摘 要:本文從影響公路養護發展的主要因素和我國高速公路養護管理發展對策兩個方面進行了闡述,旨在從公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高度,研究現代化公路養護管理對策,深化改革現行公路養護體制與運行機制,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公路事業不斷向前推進的新路。
關鍵詞:高速公路養護;影響因素;發展對策
公路養護是指為保持公路經常處于完好狀態,防止其使用質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務所進行的作業。這里,公路養護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進行的養護作業管理。本文從影響公路養護發展的主要因素和我國高速公路養護管理發展對策兩個方面進行如下闡述。
1、影響公路養護發展的主要因素
1.1 人員結構不合理
首先,由于公路養護管理系統是事業單位,工資福利基本有保障,公路系統的人員急劇增加。公路部分人事權下放地方,人事制度可塑性大,行政領導干預大,人情關系網復雜,社會非專業人員大量涌入,人多為憂,養護職工隊伍的膨脹直接造成公路養護的嚴重負擔。
其次,公路部門具有點多線長面廣,工作條件艱苦的行業特點,有知識、有門路的寧愿進廠當工人,也不愿進道班養路。特別是養路工從事的重體力勞動生產作業分散,勞動技能單一,個人綜合素質偏低,也影響公路事業的發展。再次,目前公路部門管理型人才偏少,開拓創新能力不強,求學上進的動力不足,既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同時阻滯了公路事業的發展。
1.2 機械化養護滯后
首先,認識管理部門中沒走出誤區,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公路養護機械化的順利發展,養護投資少,首先要保證人員工資和材料費到位,無錢買機械甚至無法承受養護生產機械的費用開支。
其次,公路市場拓展不寬,養護和生產機械陳舊落后、老化,市場競爭脆弱,道班只能用人工養護為主的落后方式,埋頭做好小修保養工作。再次,養護機械重使用、輕管理,機械設備提前損壞,報廢、失修等現象普遍存在。四是養護人員整體素質不高,一線養護工人大部分為初中或以下文化程度,專業人才嚴重不足,遠遠不能適應公路養護科學化、機械化、現代化的要求,影響了公路養護技術水平的提高。
1.3 養護標準不統一
首先,由于道班管養線路分散在不同等級的道路上,路況不同,地區差異不同,也就很難統一標準。其次,工作內容繁多,工程量較小,計量支付起來也無統一標準,只能憑經驗,很不便于管理。
再次,對于養護機械的使用、保養等同樣由于工作量及作業所占用時間的因素,很難科學合理地把握,也只能反復測試、分析,但卻不能客觀地符合實際,管理起來對計量支付的依據說服力依然不強。
1.4 資金不足制約了公路養護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公路養護機制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公路行業是一個傳統行業,但隨著市場的變化,一些地區的切塊經費一直維持在九十年代水平,甚至自上而下違背了“建養并重”的工作方針。
近幾年來,國家加大了對公路建設的投資力度,高速公路、各等級公路、大型橋梁建設很快,各省、各地區都熱衷于新建工程項目,而忽視了對公路養護的投入,養護經費“十年不變”,公路等級提升投資少,發展緩慢。特別是地方公路,路況低、抗災能力差,難以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2、 我國高速公路養護管理發展對策
2.1 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用人機制
首先,應強化公路部門管理機構的職能,人、財、物全部由上級垂直公路部門管理,從嚴掌握公路部門的人事權力。根據公路工作的需要,招聘和適當引進人材。
其次是必須大力加強職工培訓,針對不同文化層次的公路職工,進行不同的學歷教育和培訓,讓公路職工更適應公路養護的專業化和機械化。
再次是推行競爭上崗的政策,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和激勵進取精神,從而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的新局面。同時,積極與社會人才市場聯系,為部分公路人向社會人轉變提供便利,吸收有用的人才,逐步解決制約公路事業發展中“人”的因素。
2.2 推進機械化養護的進程
首先,適當增加對發展公路機械化的資金投入。機械裝備不足是制約養護機械化發展的主要因素,為此要拓寬資金籌措渠道,采用省市補助、單位自籌、集資等方法,增進資金來源。
其次,要優化公路養護機械裝備的配置。目前,機械化的重點是實現公路大中修、路面病害處理等,但同時要高度重視提高路面清掃、路肩清理、公路綠化等機械化作業水平。
再次要強化養護機械設備的管理,制定規范的保養制度,建立健全設備及其維修檔案,提高設備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四是要提高人員素質。實現公路養護機械化,提高人員素質是一個重要因素。要引進具有一定素質的機械專業人才,改善職工隊伍的知識結構,增強公路事業的發展后勁。
2.3 引入市場機制
實行養護招投標(1)要打破指令下達,建立招投標承包制。按“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在管養線路范圍內實行邀請招標,打破地域界限和現有養護界限,養護單位的任務由指令下達轉變為競標承包,增強市場競爭意識。在公路小修保養的同時,對較大型的水毀修復、大中修項目在全系統內進行招標。(2)要打破經費計劃安排,建立計量支付養路工程費制。養護推行招投標,年初只有合同價,每月計量支付養護經費,增強養護單位的經營意識。(3)要打破單純的行政管理,建立行政管理和合同管理雙運行制。通過招投標,與下屬單位的關系也由單純的行政管理上下級關系,增加了合同雙方平等的經濟關系,增強養護單位的經濟主體意識。(4)要打破固定工資界限,建立工資掛鉤按勞分配制度。養護單位以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尺度,與單位經濟效益直接相聯系,在內部實行多勞多酬的原則,自主確定分配方法,增強生產工人效率意識。
2.4 實行養護定額管理,逐步推行養護工程費制
首先應對轄區內的線路逐段進行全面的調查摸底,在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詳細的統計測算,做到以路定養護經費,更不能以偏概全,考慮綜合因素不同地區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工作內容應科學的編制養護定額,真正起到控制成本的效果。其次要建立相應的考評和監督制度,體現向優秀人才、向業績突出人員傾斜,向責任重大傾斜的原則,真正客觀評價,做到獎勤罰懶、獎優罰劣的目的。
2.5 明確管理權屬關系
首先政府在公路網管理中應明確劃分管理職能。同樣地方公路主要靠地方融資,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公路主管部門實行宏觀規劃、調控、合理安排。突出重點保護干線,帶動地方公路和區域經濟的發展。
其次,正確處理公路部門與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及責任的矛盾。再次,國家應有統一管理機構的名稱,明確權屬關系,科學劃分職能,充分發揮其作用,更好地改變目前職能交叉的公路管理現狀。這樣不僅能促進相互協調,而且也避免工作中相互扯皮,相互推卸責任。
高速公路的作用及特點決定了高速公路養護管理的重要性與特殊性。如何搞好高速公路的養護管理,是擺在公路管理部門及經營企業面前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公路養護行業的機制改革要在短時間內徹底解決并非易事,其涉及面廣,政策性、專業性較強,因此,改革既要大膽探索,又要積極穩妥,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我們必須從公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高度,研究現代化公路養護管理對策,深化改革現行公路養護體制與運行機制,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公路事業不斷向前推進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