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師要有較深的語言功底和較高的語言素養,能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出科學有序的語文課外活動內容。有聲有色的課外活動,不僅能改變學生認為語文最為枯燥的想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而且能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切實有效的提高,有效地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并且使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操作實踐。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課外活動;語文素養;聽;說;讀;寫
語文教師究竟可以開展哪些課外活動來提高學生語文水平呢?怎樣開展這些課外活動活動呢?筆者根據自己執教中學語文的教學實踐經驗,參照別人的一些做法,將其歸納總結如下,愿與同行交流切磋。
第一、讓學生抄錄電視新聞。我們這里的學生,白天上課,晚上自習,只有周末星期六這一個晚上在家,平時沒有時間看電視。他們多么渴望能在周末晚上看看電視。可有些家長生怕孩子看電視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成績,因此控制得很嚴格。因此,我要求學生周末看這些節目,并且邊看邊用筆記在練習本上,把每一條新聞都分別歸納成一句話新聞。用這種方式訓練學生,可以起到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首先,它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話習慣。不要認為聽話習慣不要緊,其實不僅僅很多學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聽話習慣,就連許多成年人在跟別人交談時,都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隨便插嘴或打斷別人的講話等不良習慣。如果要求學生把電視播音員所播內容抄錄在作業本上,那他們就非認真細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可了。否則,就無法完成任務。
其次,可以訓練學生的書寫能力和速記能力。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學生練就了較快的書寫速度和較高的文字處理技巧,給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讓他們終身受用不窮。
再次,訓練了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學生(包括非經過特殊訓練的所有成年人)不可能把播音員的每一句話都一字不漏的抄錄下來,而必須把每一條幾十字到幾百字的新聞概括濃縮成幾個字到十幾個字的一句話新聞,這需要很強的歸納概括能力,就必須由學生自己來歸納提煉了。如果能較長時間堅持這項訓練,那么學生就能夠歸納文段大意。
最后,讓學生學會關心國家大事,正確地把握政治方向。當代學生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庸才,而應該關心國家關注社會熱愛生活,這樣才能培養其健全的人格。而通過抄錄電視新聞的練習,可以讓學生比較全面深入地了解國內國際形勢,把握時代的脈搏,從而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使自己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第二、過年放寒假時間讓學生上街或走村串戶抄錄鄰居的對聯。對聯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語言高度精煉音律和諧含義深刻而豐富等特點,是我國古代語文教學重要內容,也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化形式,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學生過年放假時,往往都要跟隨家長或自主去走親訪友,給長輩拜年。這時,我就布置學生利用這個機會去抄錄人家帖的對聯或組織學生參加征聯擬對活動。這樣,學生學習鑒賞別人的對聯,還可以學習擬寫對聯,這對培養學生興趣和提高學生能力,都起到了非常顯著的作用。
第三、假期開展讀名著寫心得活動。每次寒假大約一個月,暑假則長達兩個月。假期學校不補課,孩子怎么辦?這成了許多家長的心病。因為孩子放假在家,無所事事,家長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被同學或其他人邀去網吧玩電游學壞了。花錢請老師私人補課,費用太高,參加培訓班集體補課,效果又不明顯。許多家長為此非常頭痛而無奈。在這種特定的現實條件下,我只好跟家長取好聯系,要他們給孩子買來(或借來)中外名著,讓孩子。們在中外名著的海洋中漫游。這將大大拓展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語文水平。
第四、每周一說。我要求學生總結一周以來班級的情況,自己的得失,改進的方法。由于這種說話內容比較廣泛,和學生生活緊密結合,形式自由活潑,很受學生歡迎。在會上,大家暢所欲言,使沉悶的班會課成為大家鍛煉聽說能力的第二課堂。
第五、小型辯論賽。針對學生思想上存在的分歧,我組織小型辯論賽。賽前辯論雙方必須認真準備,對對方的論和可能用的論據,思考己方的論點、論據。賽上,聽者要點能聽出對方的要點和中心,抓住對方的漏洞,語言連貫完整等方面進行辯論,做到有理有據,使參加的雙方,形成息息相關的語言環境。
第六、書法活動。書法是我國民族文化之林的一朵奇葩,它既可以培養人的智力因素,又可怡隋、致用。而目前中學生的書法現狀,確實是不容樂觀的,每周要保證23篇的練習。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執筆,坐姿,放本子,保持適當距離等。初步感受書寫的技能技巧,認真地一筆一劃地把字寫端正,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同時,教師授以練習書法的要領。為了激發學生學書法的熱情,可舉辦各種活動,如書法競賽,評選優秀習作,舉辦書法展,推薦好作品,觀摩名家書法等活動。有了興趣,字就會越寫越好。
第七、社會調查。農村的天地是廣闊的,生活是蓬勃向上的,農民已不再是單純地務農,有的興辦企業、有的經商,有的外出打工,這些都為學生參加社會調查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學生利用節假日走向社會,采訪了民間吹鼓藝人,鄉鎮企業的廠長,種田大戶,下崗職工,小商小販,殘疾人等等,調查了招牌廣告中的錯別字,老百姓對鄉鎮干部的看法,農民的致富經歷等。在調查過程中,學生聆聽了下崗職工的心聲,參觀了鄉鎮企業的流水線。這樣的調查,最大的收獲是激發了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關注社會,關注他人的極大熱情,同時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總之,有聲有色的課外活動,不僅改變了大家認為語文最為枯燥的想法,激發了大家學語文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了切實的提高,有效地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使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能力得到了操作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