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是國家發展的重點,新課改賦予了課堂教學新的內涵和要求,對于高中的數學課堂教學來說,除可教材的變化,更明顯的變化應該是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教師對于數學課堂而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對于提升教學有效性是十分關鍵的。隨著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如何有效的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成為數學教學中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本文根據課堂教學實踐談談當前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些具體方式,希望對今后的數學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并且希望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有效性不斷提高。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性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是認知的主體”、“師生在教學中應該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新課改不僅改變了學生們學習方式,也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那么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更新觀念,革新傳統的教學模式
課程改革決不僅僅是換一套教科書,而是一場教育觀念的更新。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一切圍繞學生的自主發展”的教學理念,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己任。因此在新的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認真學習,更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提高數學課堂質量作為教育的重點。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也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將傳統的“教學為主、學習為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是起引導作用,應該充分注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能動性,讓學生參與進來,改變學生以往的學習方式。學生只有在主動性和積極性十分高漲的情況下,學習效率才是最高的,教師應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注重情境教學,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高中的數學教材中有些內容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是比較乏味而且比較難以理解的,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結合適當的實際情況,注重情境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比如教師可以適當舉例:某種汽車購買費用為10萬元,每年交保險費、養路費及汽油費合計9千元,汽車的維修費用平均為第一年2千元,第二年4千元,第三年6千元,依次成等差數列遞增,問: 這種汽車使用多少年報廢最合算? 又如: 已知a、b、m都是正實數,并且aa/b。這是一道真分數型不等式,如果直接去證明、去解答,就會顯得單調枯燥。那么這時候教師如果設置情境: 有a克糖放入水中得到b克糖水,糖水的質量分數a/b,又問: 糖加m克,此時糖水質量分數又是多少呢? 這時候學生就會毫不猶豫地回答a+m/b+m.那么教師可以再提問,變甜了還是變淡了?學生就會很自然的回答變甜了,這hi也就很簡單的得到了這個不等式:a+m/b+m>a/b。實踐證明,適當的情境設置能夠提升教學效果,讓學生主動學習。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升教學有效性
相對于其他高中的科目來說,數學知識是無法灌輸的,也是比教難以講授的,需要的更多的是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教師的悉心指導,這時候教學設計中應該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當前形勢下,多媒體技術能夠很好的幫助教師呈現數學數學知識,特別是比較適用于幾何圖習慣、三角數據線等知識點的講授,不僅直觀明了還能反映數據變化的過程,是高中數學中順應新課改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多媒體等科學技術,通過科技讓學生提升興趣,比如函數sin(wx+a)圖像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幾何畫板可以自由的給三個未知數分別賦值,動態的演示出圖像得變換,例如平移或者伸縮,使得學生更加生動、形象、直觀的觀察到此函數的圖像變化,讓教學更加直觀,從而探索出這幾個未知數對圖像變化的影響。教師也可以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來控制圖像變化速度,讓學生們分組討論,在老師的點撥和自己的鉆研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如果有學生在課堂中無法快速的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課件拷貝,回到家里反復進行體驗,這樣不僅加深了印象,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好的學習習慣,更易于激發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主觀意識。
四、培養探究式教學,注重學生思維的開發
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性需要給予學生不斷擁有成功的喜悅并且不斷嘗試,探索真理的同時給自己希望和信心,從而有效的激發學生能夠學習數學的興趣,促成學生積極創新、積極探索的意識。在培養學生探究型思維養成的過程中,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將一張一元的人民幣兌換成以角為單位的零錢。這是一道具有開放性的問題,解決的思路也是很多的,學生可以將不同面值的硬幣畫出來再進行組合或者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隨機組合,在解決問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絕不能片面的評價學生,要做到兼容并包、百花齊放,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思維,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從而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不斷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時刻順應新課改的要求,爭取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有效性,多思考、多準備,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和數學教育理念,形成正確的教育館和學生觀,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聯系實際學習數學知識點,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說是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和挑戰,隨著研究性學習在數學新課改中的深入與應用,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出現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不斷出現新的教學方式,這也就促使我們改進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獲取教學的成功,是學生掌握知識、完善人格和教師提升專業水平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湯光明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總結——設疑的作用 【J】 學苑教育 2015(0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