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是對孩子終身負責的教育,是對國家、民族負責的教育, 而非僅為有用一時的、對升學負責的教育。這無疑是正確的,那么,推進素質教育的“瓶頸”何在?教育界的人們、家長乃至全社會思考的焦點,集中到了一點,那就是:教師的素質!“提高教師素質”,已成為國際性的共識和空前的熱點。本文就我國基礎教育的現狀,從教育理念、課程理念和教學方法諸方面論述了作為中學數學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關鍵詞:基礎教育;素質教育;實踐;創新
基礎教育是科技進步與創新的第一動力源。而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的學科——數學,其教育重點應是促使學生進一步樹立起科學的數學觀念,認識和掌握數學方法和工具,逐步懂得如何用數學的觀點和量化的方法去描述、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其思想活躍,求知欲強,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發育尚未成熟,可塑性強。因此,中學數學的教學其基本出發點應當是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而不能囿于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傳授。
一、轉變觀念,建立新的教育觀念
(一)要有為“經師”更為“人師”的育人觀
新型的數學教師不僅要教好數學,成為“經師”,更要具備掌握現代教育基本理論的能力,并成為學生成長和身心健康發展的指導者,即為“人師”。
數學教育要重視智力因素的核心作用,不斷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充分挖掘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又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動力,應努力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濃厚的興趣、頑強的意志、豐富的情感和剛毅的性格,以激發學生為數學拼搏的豪情。上數學課要有激情,融氛圍之美、數學之美、探索之美、發現之美于數學教學之中,讓學生感到數學不是一種苦役、一種負擔,而是一種需要、一種享受。數學教學的目標不僅僅局限于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而更應關注學生作為一個社會中的人的發展,特別是學生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并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二)要有新的課程理念,學會在各種課程中發展學生的素質
平等、民主、和諧,是新世紀所呼喚的新型師生關系,這種關系要求教師的權威建立在教師借助學生主動參與促進其充分發展的能力之上;學生學習數學只有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和主動參與的做法才可能是有效的;學生學習數學只有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樹立堅定的自信心才可能是成功的。所以新的課程觀念要求教師要樹立生動的教學觀念和生活的教育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教學過程中師生的角色的構成;要注重教師角色的變化,讓學生成為“平等中的首席”。
二、推陳出新,創立新的教學方法
課堂像一個演出教案劇的舞臺,教師是編劇,導演和主演,好學生是配角,一般學生是群眾演員,差生是觀眾,是“劇外人”。這一切所忽略的恰恰是作為教育主體的人的發展和人的個性的豐富多樣性,而只有把的人多樣、全面、主動的發展作為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主要目標時才有可能突破機械、沉悶的傳統教學程序和模式,讓教師和學生的智慧和創造之花在課堂內外綻放
(一)數學課程要重視運用現代技術手段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習和教學的方式產生重要的影響。要積極創造條件,充分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改進或創新教學方法。
(二)及時審視自己的教學,調控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
在教育學習過程中我體會到教師的反思很重要,能增加你的課堂魅力,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記得剛開始有一次,在上課時,坐在后面的一個學生一直都沒聽,而且經過幾次暗示都沒有效果,下課后,我就找這個學生談話,從中了解到是自己上課太嚴肅,聽著聽著累了就不想聽了。于是,我就對這個學生說:“對不起,這是我的疏忽,我以后上課一定盡量注意,增加一點幽默感。”在我的努力下,這個學生每次上課都顯得專注投入。
就是這樣,每一節課后,我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行為,并且到學生中間去了解,哪些是有益于學生的,我就繼續發揚,爭取更好,哪些是對學生不利的,我就極力避免,努力使我們的課堂在這種反思中更趨圓滿,使我們的孩子獲得更好地發展。
(三)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怎么樣讓我們的學生在數學上有所發現,有所體驗,這就在于他研究知識的過程是否思考,是否經過自己本身積極地探究發現了數學結論。如果是這樣,他對數學的體驗是幸福而自信的。這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目標!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就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放手讓學生學數學,這是我們教師必須要做的。
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學生就會養成提問題、想問題的習慣,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并且在這樣的寬松氛圍下,大家的學習體驗應該是快樂幸福的,思維極其活躍的。不同的人會獲得不同的發展。
(四)重視學生的數學經驗,及時了解學生對數學的理解,以增進學生的情感,豐富數學內容。
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對數學的體驗,讓學生對數學有更深的理解。在學習時,讓學生談這節課你最深的感受,在生活中你有這種經驗嗎?今天的學習對你的生活有哪些幫助?學生就在輕松的談話中,體驗著豐富的數學內容,而且在這種氛圍中,師生之間的情感也達到了和諧統一。
我們也可以通過讓學生寫數學小論文的方式,來考察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意識和批判思維能力。當然,我們可以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參考選題,比如:
①對一種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和應用;
②數學應用的小發現,小研究,小成果;
③解題中的發現或“我的竅門兒”;
④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定理以及它的證明和應用;
⑤談談數學某一部分內容的學法和教法;
⑥解題失誤談
……
總之,在新課程體系下,我們基礎教育的工作者,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應體現出崇高的師德,發揮育人的功能;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掌握和利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幫助學生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實現教師自己的發展和提高,這將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使命和責任所在!
參考文獻:
[1]伍德勤 高師教育學教程新編 合肥: 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年
[2]高凌飚 張延凱 基礎教育教學評價、理論與工具。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
[3]王玉華 楊朝暉 創造型教師的品質特征及其培養途徑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年.
[4]李永新 曾崢 中學數學教材教法(上)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 2002年.
[5]周明星 教師工作創新 北京:中國從事出版社 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