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重要意義
首先,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促進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在小學教育階段,是學生建立初步認識理想的年齡,由于自身認知能力與思維水平有限,需要教師加以指導。因此,思想品德教學內容就十分關鍵,對小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具有重要教學意義,幫助其樹立健康的思想品質,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德育教育,從而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養。其次,能夠加強小學生的凝聚力,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通過培養學生的價值觀與團隊精神,從而增強其團隊的凝聚力,能夠擺脫在家庭中的寵愛地位,具有一定的獨立意識。其凝結作用主要表現在,當一種價值觀被群體學生共同接受和認可之后,就會形成一種粘合劑,具有升華作用,從多個方面把小學生凝結起來,從而產生一種巨大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二、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體現
雖然小學教學方法一直在進行改革,但是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課堂中,教師還是處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教師通常都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空洞死板地給學生進行教學,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缺乏系統性的研究,不能掌握相關的規律,小學品德還是停留在課堂上,作為學生的一項任務去完成,對小學生的積極性有不好的影響。
2.教材和生活缺乏聯系
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總是按照教材的順序,一點一點地給學生閱讀教材中的內容,學生學習的知識只是停留在教材中。而教材為了適應所有學生的要求,選擇的材料都是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的,并不能針對學生的個體有所體現,所以學生只是學到了表面上的理論知識,并不能進行生活實際的聯系。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將教材和生活區分得太明顯,不給學生表現自我經歷的機會,讓學生很難投入到思想品德教學中去,失去了教學的意義。
3.沒有使用典型的價值案例
思想品德課本知識含量畢竟是少數,學生在學習教材的時候,通常只能是使用有限的案例進行生活聯想,并不能掌握最新的動態消息。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缺乏最新知識的引進,在現實生活中代表性的案例沒有給學生介紹,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沒有體現,學生的思想出現偏差也不能及時進行糾正,導致了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并不能快速提高。
三、加強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策略
1.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要轉變教學的思想,認識到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體現,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改變原來的教學思路,將課堂更多的留給學生,做好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主動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掌握學生的思維習慣,制定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策略。
2.教材要和生活緊密聯系
思想品德選擇的課程都是和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所以教師要善于使用這些機會,更加貼近生活。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給學生講述教材之外和生活緊密相關的知識,讓學生能夠在教材的基礎上,拓展知識面,豐富教學的內容,領會生活的本質。例如在進行農村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便利的條件,讓學生去農村感受農村生活的環境,他們的生活并不是原來那樣艱苦,他們在享受著寬松的生活環境,新鮮的空氣,每個人的臉上都是滿足的笑容。這樣接地氣的教學活動才會讓學生更加喜歡思想品德的教學。
3.進行多種課堂活動
小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分散,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吸引注意力。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盡量采用多種活動,提高學生的精力,讓學生投入的進行思想品德的學習。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思想品德相關的視頻動畫,讓學生充滿了觀看的興趣。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能夠在安靜的環境中舒適溫馨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從而提高思想品德的素質。對于很多經典的案例,教師只是使用一張嘴很難表達清楚,不如使用多媒體播放制作好的動畫,讓學生更加直觀的進行學習。
4.重視學生自身的體驗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小學生的社會經驗少,更是對教師的反應非常敏感。所以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善于用實際行動感化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榜樣作用下進行學習。教師要重視學生自己情感的體驗,讓學生在思想品德學習之后,真正的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價值。例如在進行我的體育活動學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講述自己在體育活動的時候遇到的真實案例,讓學生通過自己事跡的描述,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反應能力。
5.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操
思想品德教學的最終目的,還是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所以教師在進行思想品德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學生個人素質的培養,針對學生的個性進行符合實際情況的交流,讓學生的個體能夠得到尊重。教師要對學生的個性和行為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從而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對于性格活潑的學生,教師就要培養學生的耐性,讓學生能夠安靜下來。對于沉默寡言的學生,教師就要組織他們融入社會團體中。
四、巧設問題,展開討論,幫助問題解決
提出問題,然后展開討論,得出結論,這是當前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進行問題設計的時候,要注意問題深淺的把握,要注意問題難度的循序漸進,注意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引導,以提高學生的內在水平。例如,在“花錢的學問”這一單元中,“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消費”這一問題提出后,筆者將學生分成十個小組,每個組四個人進行討論,然后每個組派一個代表闡述本組觀點。這一過程是學生相互溝通交流的過程,學生通過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思想碰撞,得出相對完整的觀點,無形中也提高了思考問題、表達思想的水平和能力。
五、創設情境,潛移默化,指導道德行為
小學生對于枯燥的課本知識沒有太大的興趣,而且注意力相對來說不夠集中,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意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創設特定的教學場景,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對課本知識進行理解。這種方法更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將課本知識和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蘊藏于情境之中,達到一種情理交融的狀態,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
總結
小學思想品德是重要的教學學科,教師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中提高自身的素質,做一個高素質的小學生,為以后的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