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座的各位班主任,無論是剛走上這個崗位幾個月的初學者,還是戰斗在班主任工作第一線的資深者們,我們都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在班級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往往我們一時在學校針對這個孩子的這一個問題教育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相對容易,可孩子沒多久很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讓我們覺得很氣餒,覺得前不久跟他說的那么多得話,講的那么多得道理都白費了。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呢?我想在座的各位都知道答案,孩子的成長中教育存在反復性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的更大的原因,是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我們在學校對孩子說完的道理,孩子回到家中有可能會受到家里來自不同層次,不同觀點的大人的影響,導致我們的教育付之流水。因為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那是一生當中,每一天點滴的積累,不是我們一番話就能徹底改變的。我們的教育,要求我們面對的其實不是一個個孩子個體,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家庭。面對這種局面,我們怎么辦?放棄管理嗎?消極怠工嗎?肯定不行。因為我們都清楚在孩子的教育中“學?!彝ァ鐣苯M成的“三位一體”的網絡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教育的重擔也不能僅由班主任承擔,我們扛不起來呀,要想讓自己班級的學生們更好,讓自己的工作做得更順手,更省心,我們只有,也必須要充分調動家長投入教育的積極性,與我們攜手走進教育,才能使得我們的辛苦沒有白費。接下來我將于以下三點,淺談在與家長溝通工作中我的一些感悟。一,怎樣與家長進行溝通。二,溝通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三,面對不同特點的家長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方法。
先談第一點,怎樣與家長進行溝通。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關愛與引導,決定了學生的氣質、素養與發展,同時良好的家庭教育也為學校教育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個高素質的孩子,絕不是老師教育出來的,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家庭教育對于學生的一生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我們如何引導家長對學生進行教育,成為了我們班主任工作中的至關重要的一環。那么我們要怎樣與這么多不同層次,不同人生經歷,不同 特點的家長們進行有效地溝通呢?
一、讓家長明確溝通的目的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什么?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則》中所說的:“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是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钡芏嗉议L卻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孩子的健康發展并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我舉一個我們班小朋友的例子。該少年成績屬于中上,但是男孩子比較貪玩,學習習慣還可以,但僅限于完成作業,很少主動與老師溝通學習問題,課堂也很少主動回答問題。月考后,他的成績比上學期期末有了很大的進步??歼M了年級部前100名。說實話,我覺得孩子的現狀已經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和進步了。為了鞏固住孩子的進步,我給他媽媽打了個電話。電話通了后,孩子媽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老師,我家孩子最近學習狀況咋樣???這次成績我覺得考的還是不很理想?!币驗槲沂窍胝f孩子進步了,讓家長鼓勵表揚孩子,于是我同她講孩子:“孩子最近表現相當不錯,比以前懂事了,也不那么調皮了,作業完成情況很好。本次成績比上學期不是有了很大的進步了嗎。而且熱愛勞動,心里有集體,孩子很仁義,老師同學們都挺喜歡他的?!蔽蚁胱尲议L看到孩子的成長與進步,可這時候,家長馬上說:“謝謝老師對孩子的關心,可是你看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是有幾科沒有達到優秀。年級部的課外延展班也進不去。這成績啊,我一看就鬧心?!闭f到這大家也看出來了,我其實和這位家長的聊天基本就沒在一條跑道上。怎么辦?于是我從好的習慣成就好的人生,孩子的進步都是一點兒一點兒積累來的,我們作家長和老師的不能總看到孩子的不足,孩子進步時叫及時地給予肯定,要讓孩子知道我們在關注他的付出與進步等方面,一一勸解了該家長,這里我只能用“勸解”,因為,在家長的心里,最關注的就是孩子的分??!最后,我又一次告訴家長,我今天之所以給您打這個電話是想讓您為孩子的進步感到高興和欣慰,并希望您能協助我們老師及時地表揚孩子,滿足孩子的被關注、被肯定的心理需求,而不是共同探討孩子哪做的還不夠好。我們人誰都不是完美的,我們不能讓孩子覺得他怎么努力,取得什么進步,媽媽都認為他應該可以更好。這樣孩子就不去努力了。聽到我這樣說家長終于表示會配合老師共同鼓勵孩子,但結尾仍然叮囑我“老師,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您就費心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家長的心情我們都能理解,這種情況也是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與現狀所決定的。所以,我們在與家長溝通時,如果家長跑偏了,我們既要不厭其煩地把他們拉回來,讓家長知道,我們找家長時,不是只談學習,不是只談孩子的錯誤和缺點,不是為了指責家長不負責任,我們其實只是為了讓她的孩子更好。每次的溝通,都盡可能地做到,讓家長知道,老師找我的目的是什么。而我們老師們也要明確,就是:教育的任務首先不在于教會學生多少知識和本領,而應該是教學生發現生活世界中的真誠和善良,教他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理解他人,關愛他人。我們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正如因此,我們更要努力要引導家長對孩子身心發展中的心理變化加大關注,作為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要改變家長的這些陳舊觀念。溝通不僅僅是針對學生的,有時候也需要針對家長,共同關注孩子的發展,為家長帶去解決教育問題的方法,才能收到實效,切實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得到家長的力量。
二、溝通的方法要得當
我們都知道,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出現問題時,尤其是反復出現問題時,可能往往我們會意識到是家庭教育出問題了。這種時候我們要怎么辦?切忌心浮氣躁,讓家長有一種被老師訓斥的感覺。有時候家長對待老師的態度也和老師對待家長的態度有直接的關系,這就需要我們有良好的溝通技巧。我也知道,家長的層次參差不齊,有時難免會有一些教育的無力感,但我們還是要耐下心來,同家長好好溝通,我們想啊,有些家長不管孩子,家庭教育是零,我們同他們談崩了,他回家再說些我們的壞話,加深了孩子對老師的壞印象,孩子在校表現更差,這樣家庭教育的力量就是負數了,而如果我們耐心溝通,教給家長協助我們教育孩子的方法,有時家長做的也不好,但最次也是和以前一樣,還是零嗎,稍微努點兒力,就有可能是一,或者更多。最起碼不至于好的效果沒起,反而起了反作用。我們只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就會使我們的溝通工作起到較好效果。
1.同感
什么是同感。簡言之:設身處地,像體驗自己那樣體驗他人精神世界的態度和能力。我們要努力站在家長的立場上,去除自己的偏見和主觀判斷,努力去感受到家長內心的感受,就是站在家長的立場和角度看問題。其實,哪一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呢?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我們自己的孩子成績差,假如我們自己的孩子好動,那又該是誰的錯呢?假如你是那位挨批評的家長,你的感受又如何?設身處地為家長想想,家長與班主任的直接交流,只為家庭教育能與學校教育同步,爭取和諧的統一,而不是將學生的不良表現曝光,更不是將家長驅逐出教育者的范疇。
2.尊重
確實,教師與家長之間,在社會角色、地位、文化修養等方面確實存在著差異,但老師與家長間的溝通在教育目標與任務上,雙方是統一的,共同的,只有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才能互相支持,共同配合,才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教育合力。孟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敝挥卸米鹬貏e人,別人才會尊重你。溝通時,我們要學會傾聽,主動地對家長的意見和看法表示審視,尊重差異,承認差異。只有讓家長覺得我們尊重他們,我們才能夠得到家長的尊重與理解,建立起了 “平等、互敬”的良好人際關系,我們的工作才會有成效。
3.真誠
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除了同感和尊重外,還要注意真誠,我們可能在溝通的過程中,也會發現根本溝通不了的情況,但即使這樣,我們也要盡可能地讓自己面帶微笑,坦誠的面對學生家長,開誠布公與家長交流自己的態度和意見。至少您的表情要讓家長們覺得老師是真的在為他的家庭,為他的孩子著想。我不是教您使心眼,虛偽,只是我們有時心是好的,話沒說好,對待家長話語嚴厲了,家長也會接受不了,不領情,結果就有一種好心沒得到好報的感覺,很受傷。因此我們要多說一些富有親和力的語言,在說孩子缺點的同時一定要肯定孩子的優點。這種鼓舞人心的語言不僅能拉近教師和家長的距離,更能讓家長看到一種希望,使他們對教育產生更大的信心,因此,我說:坦誠相待,用心溝通,才能贏得家長的信任,就可以為自己的教育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接下來我要談一談溝通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不只是班主任一個人的說教,它體現教師和家長共同關注的真實內涵,把雙方最關心的教育話題提出來探討,為使溝通內容更豐富,要摒棄班主任一人的單獨行為,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首先要說的是“全體同學的家長會”。這是比較常見,也是我們經常會使用的。每一次家長會,我們都要認真做準備。尤其時接手一個新的班集體的第一次家長會更為重要,向家長介紹我們的學校,談談班主任的工作計劃,說說班級建設中需要家長配合的工作,聊聊本學期班級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切記千萬不要只談成績,即使是試后的家長會,我們也要在說成績的同時,把班級的近期情況向家長們進行匯報,把班級存在的典型問題提出來與家長們進行溝通、探討。家長會這個陣地很重要,因為我們現在每班學生都比較多,可能做不到每名家長都有機會單獨溝通,有些家長主要靠家長會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因此我們一定要認真地對待。每次家長會前,寫寫家長會教案,做做PPT,這樣我們要說的內容就會比較全面的被記下來。不會遺漏。至于家長會的具體形式,可有有很多種。比如,我們可以組織家長之間互相交流,介紹教育子女的經驗,或先進或有失誤,互相學習,互相探討,交流心得,大家各抒己見,獻計獻策。也可以讓優秀學生代表現身說法,說說自己好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也可以談談自己與家長間的溝通問題,學生面對家長吐露心聲,也有助于家長更全面了解學生,了解年青一代的精神所需和他們內心的困惑,有助于雙方和諧的溝通和進一步地了解。如果班級中有在教育孩子方面比較成功,又樂于與他人分享教育經驗的家長,我們也可以請他們進行“教育講座”,現身說法地談談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的得與失。我有時也會找到一些好的文章,在家長會上組織家長們共同學習。讓他們在學習交流中掌握更新更有效的教育理念。
電話家長會。
顧名思義,所謂“電話家長會”就是通過電話同家長們進行溝通,但這里我指的不僅僅是打電話,而是在一定的情況下,比如月考后,我們不召開全體家長會,可是你又很想同每個家長都好好溝通的情況下,我往往會把全班同學分成4份,每天通知一部分的孩子,讓家長給我打電話,并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與家長挑重點進行溝通。這種溝通形式的優點就是家長們比較喜歡,因為省去了來校的麻煩。還能夠同老師就自己家孩子的情況進行溝通。但弊端就是需要跨時幾天去完成,并且會占用老師的很多個人時間去處理工作問題。
寫好“致家長一封信”。
“致家長一封信”的形式,往往也是在我們覺得有必要和家長溝通,又不想召開集體性家長會的時候進行。在信中,我們將班級的整體情況,向家長進行匯報說明。并寫清目前班級存在的問題,及需要家長們協助的工作。問清楚各科老師是否需要加入對家長說的話,并標注各科老師的電話,便于家長主動找任課教師進行溝通,同時要留出家長意見反饋的位置,并將信進行回收,及時了解家長的意見反饋。需要單獨溝通的再單獨聯系我們也可以找時間在班級舉辦一些活動時,有針對性地請一些家長來參加。我們可以把這種活動叫做“大手牽小手活動”。對孩子們進行親子教育、孝心教育、愛的回饋教育等。通過家長、學生的共同參與,讓家長感受我們的集體,同時家長的表現,家長的參與也會對孩子們有較大的影響,和心靈上的洗禮。
最后,我要談一談面對不同特點的家長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方法。
不同特點的家長,這里我主要歸納了以下幾種類型的家長。
第一類、與配合型家長的溝通。
每個班級都會有這樣的一批家長,他們有一定的知識、修養,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有獨到的見解,這些家長一般來講比較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對孩子比較關心,也比較明事理。他們觀察自己孩子的表現經常比老師還要深入、細致、具體,作為班主任應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當然,班主任在聽取家長意見的同時還要具有自己的判斷力,要冷靜地分析。孩子出現問題時,只要你說得有理有據,如實向家長反映情況,主動向他們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處理的意見,給家長一些好的建議,他們一般都會積極配合,難度不大。與這類學生家長交談后通常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二類、與溺愛型家長的溝通。
一般溺愛型家長過于關心孩子,一切事情都為學生安排好,并且認為孩子的什么都是好的。這一類型的家長更希望聽到班主任對自己孩子的肯定。要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這樣家長才會從心理上接受班主任。與這一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就必須首先讓家長明白,你也是關心學生、為學生著想的。其次,要心平氣和地跟家長解釋: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心愿。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身心處于發展的階段,心理尚不完善、成熟,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比較差,對自己的行為又缺乏控制,很容易犯錯誤。如果父母再不正確看待對孩子的教育,教育不當,孩子難免會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毛病。家長應對孩子全面了解,一分為二地看待,才能進行正確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班主任要用懇切的語言向家長反映情況,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我們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著婉轉。
第三類、與護短型家長的溝通。
此類家長包庇孩子,忽視孩子的缺點,縱容孩子的不良行為,不管孩子甚至不讓別人管自己的孩子。這類家長往往一聽到別人說自己孩子的缺點就不高興,缺乏理智的判斷,自覺不自覺地存在著護短現象。如老師指出孩子的缺點,家長找理由為孩子開脫,設法為孩子“辯護”,甚至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陬^語就是“老師,出現這種情況真不愿孩子。都愿我!”對于這類家長,在談話過程中,我往往注意這么幾點:首先肯定孩子的優點,并不時把孩子在學校的良好表現告訴家長,讓家長有面子,打好感情基礎,為進一步溝通做準備。只有咱們對孩子的肯定得到家長的贊同后,家長菜可能會對咱們的想法與建議予以理睬,這時再適時地指出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或缺點,并在溝通時多耐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同時也提出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建議其多用幾種不同方法來教育孩子,并肯定孩子在老師、家長的共同幫助下一定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優秀!
第四類、與脾氣暴躁型家長的溝通。
這一類的家長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鐵不成鋼”, 平時對孩子的生活不是特別重視,對學習也不怎么過問,學生一出現毛病,他們也不加分析就拳腳相向。與這樣的家長溝通要特別講究方式方法,謹慎行事。要以柔風細雨式的交談方式,要讓家長知道:老師請家長到學校來并不是希望給自己的學生招來一頓皮肉之苦,而是為了幫助學生盡快認識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希望得到家長的配合,齊抓共管,共同教育學生。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把孩子打一頓,既沒使孩子認識到錯在哪里怎樣改正,也可能加深師生間的隔閡,使孩子對班主任極為反感,感到老師很可怕,很可惡。要使家長理解所有這一切,首先就要以情服人,取得家長的信任。使他們相信,老師找家長溝通不是為了給孩子施予懲罰,而是為了爭取家長的協助,共同幫助學生。對于這樣的家長一定要聲明:既不能打罵孩子,還要起到教育作用。
第五類、與放任不管型家長的溝通。
放縱不管型家長什么都依著孩子,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家長基本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與這類家長溝通往往也比較困難。因為這一類的家長,往往當老師和他們談話,指出一些孩子存在的問題時,他們當面可能滿口應承,完了一切照舊,對孩子存在的問題不聞不問。對于這種情況,作為班主任必須的有一定的溝通技巧。首先,要讓家長明白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大意義,使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有足夠的重視。其次,要對孩子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在和家長溝通時,就顯得有話可說,有理可據。對于孩子存在的問題分析的越透徹,就越可能打動家長,使家長認識到老師的一片苦心,也就能更好的配合班主任展開教學工作。
第三就是多報一點喜,少報一點憂,決不夸大問題,使家長認識到孩子的發展前途,激發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心理,主動參與到孩子的教育活動中來。當然這類家長的工作往往也是最難做的,因此我們更要有耐心。不但對他們的孩子要多關注,對家長也是要堅持做更多的工作。
第六類、與后進生家長的溝通。
對于后進生的家長,我們要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班主任最感頭痛的是面對“后進生”的家長。面對孩子可憐的分數,無話可說;面對家長失望的嘆息,無言以對。對于“后進生”,我們就不能用成績這一個標準來衡量孩子了,要盡量發掘其閃光點,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對孩子的缺點,不能不說,不要一次說得太多,不能言過其實,更不能用“這孩子很笨”這樣的話。在說到學生的優點時要熱情、有力度,而在說學生缺點,語氣要舒緩婉轉,這樣就會讓家長感到對他的孩子充滿信心。只有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更主動地與老師交流,配合老師的工作。同時,也正是這一類的孩子才更需要我們老師的關心。
今天我要說的到此結束,可能有的老師也會有疑問,小朱,你說了這么多怎樣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的問題,你是不是同你們班家長溝通地特別好了,溝通無障礙啦?現在我就可以說:答案是肯定的,“肯定不是!”我在與家長溝通時,也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會苦惱,也會無奈,所以說教育是一門藝術,班主任則是彈撥人的心靈的藝術家,不僅用書本的知識來教育學生,更是用自己對人生的體驗,用自己對事理的洞見,用自己飽滿的激情,用自己活躍的靈魂在從事教育。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我們要持之以恒,用心去溝通,用心去體驗,努力去讀懂家長的內心世界和孩子們的心靈。理解與尊重家長、學生,我們一直在路上??!這就是溝通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