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發現很多高一的學生提出地理是一門非常難學的科目,如聽“天書”, 地理學科再難,也不應該有數學、物理、化學學科難吧,百思不得其解。通過系統地了解到初中地理學了哪些知識,初中學生們地理學科能掌握到什么程度,設計高中地理教材與初中地理教材知識銜接課程,讓學生們更好地適應高中地理學習。
關鍵詞:地理;引橋;教學
從事一線地理教學十八年,最初的三至五年主要研究地理教材、研究地理教學大綱,研究如何把地理知識點更準確的教給學生。近些年來,發現很多高一的學生提出地理是一門非常難學的科目,如聽“天書”, 地理學科再難,也不應該有數學、物理、化學學科難吧,百思不得其解。四年前,自己的小孩升入初中,和孩子一起學習的過程中,系統地了解到初中地理學了哪些知識,初中學生們地理學科能掌握到什么程度。發現高中地理教材與初中地理教材有些知識缺少銜接,造成學生們在高中階段學習地理學科困難,為讓學生們更好地適應高中地理學習,因此確立本課題的研究。
案例一:學習“鋒面氣旋”小專題時,先給學生設計引橋課程,講解什么是冷氣團、什么是暖氣團、什么是低壓槽、什么是高壓脊。氣團是指大團空氣,冷氣團、暖氣團是相對而言,一個10℃的氣團不能稱作暖氣團,也不能稱作冷氣團,如與5℃的氣團相比就是暖氣團;如與20℃的氣團相比就是冷氣團。兩個氣團相遇形成鋒面,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是冷鋒,冷鋒過境時出現陰天、下雨、刮風、降溫天氣;冷鋒過境后則冷氣團替代原來暖氣團的位置,氣溫下降、氣壓升高、天氣轉晴。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是暖鋒,暖鋒過境時出現連續性降水;暖鋒過境后則暖氣團替代原來冷氣團的位置,氣溫上升、氣壓降低、天氣轉晴。
垂直氣流上升使近地面形成低壓中心,等壓線拐彎大的點的連線是低壓槽,低壓控制的地區易出現陰雨天氣。垂直氣流下沉使近地面形成高壓中心,等壓線拐彎大的點的連線是高壓脊,高壓控制的地區易出現晴朗天氣。北半球氣旋逆時針方向旋轉,南半球氣旋順時針方向旋轉,氣旋與鋒面結合形成鋒面氣旋。
案例二:學習“氣候”小專題,分析氣候的形成原因、氣候特點時,先給學生設計引橋課程,講解風的形成、講解雨的類型。風是指大氣的水平運動,近地面的風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磚偏向力、摩擦力三個力控制,近地面的風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夾角;高空的風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兩個力控制,高空的風與等壓線平行。雨的形成本質是中心氣流上升,每升高1000米氣溫降低6℃,隨著溫度的降低水汽凝結成雨。雨的類型有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氣旋雨。對流雨的本質是熱導致氣流上升,如熱帶雨林地區,午后雷鳴閃電帶來的暴雨是對流雨,我國北方夏季午后的暴雨也是對流雨;地形雨是氣流遇地形阻擋上升,在迎風坡形成降水。
分析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是全年高溫,干濕季明顯交替。濕季的原因是受赤道低壓控制,氣流上升降水多,干季的原因是受信風控制,風從陸地上吹來,帶來干燥的氣流。因此熱帶草原的分為草木蔥綠的季節和草木枯黃的季節,而非洲的斑馬、長頸鹿等動物因逐水草而南北遷徙。
地中海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分析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是夏季炎熱干旱、冬季溫和多雨。夏季干旱的原因是受30°附近的副熱帶高壓控制,氣流下沉,天氣晴朗;冬季多雨的原因是受中緯西風控制,風從西面的大洋上吹來帶來豐富的水汽。地中海氣候的典型植被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葉面上有層臘質,減少水分的蒸騰。如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欖,典型水果有柑橘、檸檬、無花果、葡萄等。
沈陽是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原因東亞地區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依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夏季吹東南季風為主,冬季吹西北季風為主,典型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典型水果有蘋果、梨、桃、杏、柿子等。
案例三:學習“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一課時,設計引橋課程,講解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候、地形、土壤、水文等方面。初中地理學過澳大利亞氣候圖,北部是熱帶草原氣候、中部是熱帶沙漠氣候、南部是地中海氣候,東部沿海自北向南是熱帶雨林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澳大利亞氣候圖呈半環狀分布的特點,原因是南回歸線橫貫大陸中部,受副熱帶高壓和東南信風的影響,降水少形成炎熱干燥的熱帶沙漠氣候;南部因受副熱帶高壓和中緯西風交替控制形成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的地中海氣候;北部夏季受來自海洋的西北風的影響降水多,為濕季,冬季受東南信風的影響,為干季,因此形成干濕季明顯交替的熱帶草原氣候。東部的熱帶雨林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呈狹長狀分布明顯是受到大分水嶺山脈的阻擋,東北部氣候的成因是受沿岸東澳大利亞暖流的影響增溫增濕,同時受來自太平洋東南信風吹拂,遇地形抬升,降豐富的地形雨形成全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東部的氣候是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形成雨熱同期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東南部是常年受中緯西風的影響形成溫和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西部沿海受副熱帶高壓和來自大陸的東南信風的影響,加上沿岸受西澳大利亞寒流的影響降溫減濕,形成干燥少雨的熱帶沙漠氣候。
以澳大利亞、俄羅斯氣候圖為例分析自然地理要素氣候的成因,發現氣候的成因與地形、洋流、植被等因素密切相關,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歸納自然地理要素間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同時分析氣候的成因是有規律的,每一種氣候的分布都按照其所處的氣壓帶或風帶來考慮,在綜合分析地形、洋流等因素對其影響,就會分析更透徹。
高中地理學科開設引橋課程,就是在每一章的難點教學中,設計引橋知識,進而讓學生感受到高中地理學科的學習有意思,能學明白,進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增強學生學好地理的信心。
參考文獻:
[1]趙延峰,研究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中國基礎教育期刊全文數據庫,2016
[2]李健亞,高中地理體驗式教學研究,中國基礎教育期刊全文數據庫,2016
[3]黃英,整合課程資源,架構幼小銜接引橋,中國基礎教育期刊全文數據庫,2014
[4]馮清慧,給思維活動一個引橋,中國基礎教育期刊全文數據庫,2013
作者簡介:路艷秋,中學高級教師,沈陽市骨干教師、沈陽市名教師,參加并主持多項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