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興趣是小學生寫好作文的重要保證。對于多數小學生來說作文是令其頭疼的一件事,由于小學生各方面的文化積累達不到一定水平,寫起作文往往力不從心,為此怎樣培養學生習作興趣,使其愿意寫作文、樂于寫作文就成了每個語文教師需認真研究的重要問題。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我認為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讓學生學會觀察
觀察不是簡單的“看”,觀察過程是深入了解事物的過程,既要看到別人能看到的,還要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如果學生平常對事物缺少觀察,對所寫事物勢必模糊不清,缺乏深刻認識。讓他們去合理描述、細致表達他們是做不到的。只有認真觀察了才能對事物有了全面、細致把握和準確了解,才能富有真情實感,才能感動讀者。因此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要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善于在觀察中發現不同、發現問題,細致全面了解事物,避免粗枝大葉,走馬觀花地觀察。讓學生成為自主觀察、自主學習的探究者和發現者,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學寫事物的作文時,比如寫《我的書包》習作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觀察力上下功夫,重點觀察書包的顏色、形狀、材質,激發學生觀察興趣,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一是看一看:看看自己的書包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有幾層、每層的功能;二是摸一摸,加深對自己書包的了解;三是問一問 ,問問家長或老師自己書包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讓學生知道觀察事物只靠看是遠遠不夠的,否則只能如盲人摸象,以點蓋面 ,是不準確不全面的。
二、注重積累
一是素材積累。學生之所以每到寫作就犯難,是因為平時積累不夠,頭腦空空,無從下筆,不知該寫些什么。也有的學生好像有很多有表達的,但卻一個字也寫不出來。作為教師有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向社會,體驗社會生活。在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感知生活美好,感受人情溫暖,感受四季變化,留心周圍事情,細心感受生活,數年如一日,不斷積累,養成一種習慣,形成敏銳的觀察力,善于思考,積累寫作素材,把握所寫重點,會下筆。二是語言積累。豐富的語言是寫好一篇習作的基礎,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開展課外閱讀,針對不同年級確定所閱讀書的書籍大致范圍,避免盲目閱讀和一些不健康的讀物毒害學生。對一些優美的詞句和段落要求學生學生摘抄下來,甚至背誦。每天堅持讓學生寫日記,注意應用優美語句,對的寫地好的日記習作要作為范文朗讀,好的地方要及時表揚,鼓勵學生去積累,去思考,認真寫作,提高寫作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對寫作必定得心應手,積極寫作,將以往被動寫作轉化為主動內需,把寫作作為一種愿做、樂做的事。
三、重點學生興趣培養
各個年級都會有對學習語文沒有興趣的學生,特別是對作文望而生厭,發愁為難。要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就會顯得更加困難。但是,只要能找到原因,“對癥下藥”,仍可取得一定的成效。我遇到過這樣一位學生:他在一個單親家庭。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常常粗言穢語,倔強蠻橫,逃學、打架、罵人、欺負同學是常有的事,常常鬧得班上“雞犬不寧”,她母親無可奈何。老師們多認為她是個“不可救藥”的學生。作為班主任我并沒有放棄他。我相信只要老師付出了真情,總會有所收獲。我對他采用了以輔導寫作為主,批評教育為輔的轉化方式。從語文基礎抓起,一點一滴積累,集合范文給他分析寫作方法。慢慢地我發現他變了,經常主動問我一些問題,習作水平也有了明顯提高。我輔導他寫的《母愛》一文,感情真摯,催人淚下,在班上作為進步作文朗讀,同學們對他開始刮目相看。他也體驗到了從未體驗過的喜悅和成就感,學習更加上進,身上的一些壞習慣也逐漸沒有了。平時怕寫作文、感到自卑的學生也受到了鼓舞,產生了要寫好作文的強烈愿望。
四、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寫作興趣
《新課標》關于寫作的要求比《大綱》有了明顯的降低,寫作訓練重點應放在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方面。對小學生的寫作要求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要注意從材料入手,盡可能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作文評價更要多表揚多鼓勵,以肯定成績為主。如,用紅筆圈出用得好的詞語,劃出寫得好的句子;對寫得有意思的地方,寫上幾句發自內心的稱贊的話,或者寫出自己閱讀后的感愛;挑選一些比較好的作文,張貼在作品展覽欄中。對那些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要倍加關愛,悉心指導,稍有進步,及時表揚。我班學生王xx同學寫作能力很差,我常在他作文本中寫上“能看出,你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只要能多閱讀,多積累,你的作文一定會寫好的”之類的話,對他鼓舞很大,沒過多久,他也能寫出像回事的作文了。
另外,在勞動中、體育比賽中、美術展覽中、作文評比中以及其他豐富多彩的寫作活動中,都要有意識地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都要盡可能地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歡樂與喜悅。
總之,小學生作文教學要從興趣著眼,想方設法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探索和發現適合學生學習寫作的方法和途徑,培養興趣,注重積累,肯定鼓勵,循序漸進,才能扎扎實實地為學生的作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