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班里只有一名或幾名學生,甚至一個學校只有一個學生,這樣的學校正在大量涌現。“除了缺學生啥都不缺!”正成為很多鄉村校長和教師的感慨。
這樣的學校的存在,已經非三朝兩夕的事了。然而,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外出務工人員的逐步增多,以及城鄉教育不均衡的矛盾愈發突出,很多農村學校的生源越來越少,農村學校無人可教的現象日益突顯。農村學校設施配置不全、師資力量不夠,已經成了永遠的歷史,而目前缺學生的現象,已經成了農村教育發展的“痛點”。與農村學校“空巢化”進一步擴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蜂擁到城鎮的農村學生,擠占了本來就不太充足的城市教育資源,即便城鎮學校擴建,很多城鎮學校班均人數已經超額,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效果。另外,很多經濟條件許可的學生到城鎮讀書,因為年齡很小就開始住?;蜃夥开毩⒒蛴杉胰伺阕x,不平衡的飲食和缺少父母監護的獨立生活,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都帶來一系列的問題。當然,那些因家庭困難等原因沒法走出去,只能留下來的學生,也并沒有像想象中的“一對一”、“多對一”的那樣“功德圓滿”,學生形單影只,學校沒有朗朗讀書聲,課上課下連和同學交流的機會都沒有,他們更是一種教育的“畸形”。同樣,因為只有很少的學生可教,課堂上沒有學生踴躍發言爭論的氣氛,教師的積極性也嚴重受挫。
一個個偌大的校園幾乎閑置,“整建制”的教師依然保留著,國家對農村教育的投入依然在進行著,這更是對財政資金的浪費和師資力量的浪費,凡此種種弊端,毋庸置疑,農村學校是農村地區的一個文化符號,承擔著教育孩子的重要作用?!翱平膛d國”、“人才強國”仍然是我們的基本方針,廣大農村地區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改變農村學校“空巢化”現象,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舉措才行。
一方面,針對各省農村學?!翱粘不钡默F象,教育部可考慮立即組織專家等進行調研,對存在的癥狀進行把脈問診,最后從國家層面出臺具體的政策,以指導各地市進行工作;另一方面,各省市政府也需要根據義務教育法等的要求,對農村學校教育的布局進行調整,力求最大限度做到資源整合,因此農村學校的校長和教師不能“怨天尤人”,而是抓住有利時機去培養優秀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