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習慣的不同,它不是造就一個人,就是毀滅一個人?!笨梢?,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為此,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課前預習習慣,教給他們正確的預習方法,從而使他們主動、自覺地參與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最終成為有較強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要培養小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習慣,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激發興趣,樂于預習:《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有高效的學習方法,科學的學習態度,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生動直觀和趣味盎然的學習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欲望?!鳖A習這項學習活動也不例外,它是一種個體的、自覺的活動。開展這項活動需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動機。
在預習活動中引入“競爭意識”。比如每周開展一次評比活動,評選出幾名“預習小能手”(或者“預習小明星”)。還可以讓預習得特別好的學生在課堂上當小老師,組織全班的匯報交活動。這樣,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就會反思自己的預習方法,取長補短,提高預習能力;另外,學生還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了預習的興趣。多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比如,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時就說:“我看誰是預習的小能手(或者‘小明星’)!”檢查預習效果時,發現預習得好的學生就在預習本上為他批注:“你真是個會動腦筋的好孩子!”“預習得很成功,繼續努力!”如果發現學生有進步也要及時表揚,比如,“預習得真仔細!再多動一下腦筋,你都能當小老師了!”“繼續努力,老師相信你能行!”等等。建立適當的獎勵機制。對于預習得較好的或者預習有進步的學生,教師可給予適當的獎勵,同樣可以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如:獎給他們“智慧星”,累積到一定的數量就可以發給他們一些獎品。
教給方法,學會預習:除了要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之外,針對一些基本的預習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一是數學概念課。如果學生對概念掌握不清,更不要提運用了。首先學生要通讀內容,了解概念。然后在通讀的基礎上,動手畫出知識要點。最后再細讀內容,理解主要內容。二是計算課。首先要看懂例題。然后用例題的方法進行一些習題的計算,以便在課堂教學中抓住重點、難點。三是空間圖形。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要側重于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觀察思考,通過自主探索,以便認識簡單圖形的形狀、大小和位置關系,然后在教師的點撥下得到進一步提升。四是統計與概率。預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收集一些與課程有關的數據,一方面能為課程做好準備,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及時評價,促進預習:對學生的預習過程,教師應及時地檢查、評價和反饋。檢查的方式有:檢查學生的預習本、課前提問、課內提問、出幾個小題讓學生筆答等。無論采用何種檢查方式,檢查后都要對本次預習情況進行及時評價,以推動下次預習。這樣不僅對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還便于教師及時調整課堂活動方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教學“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時,引入新課后我就向學生提問:“你們都預習了哪些內容?有哪些問題自己已經解決了?還有哪些地方存在疑問?”接下來我就讓他們在小組里交流互助學習,即與組內同學分享預習的收獲,一起討論存在的疑問。然后再讓各小組派代表上臺匯報本組的學習情況。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課堂發言的積極性與流暢性、“疑問”的數量與質量、講解的層次性與邏輯性,了解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并適時補充重難點知識,解決學生在本課學習中還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準確地對學生的課前預習做出評價。這樣的課堂,學生想得多,說得多,交流的多,體驗的多,個性發揮得充分,他們體會到了預習給他帶來的榮耀,再也不把預習當作是可有可無的事了。
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雖然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教學任務,但是只要通過學生持之以恒的預習實踐,教師和家長科學、耐心的指導與監督,學生的預習水平就會不斷提高,良好的預習習慣就會不斷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