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文,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是一件挺頭痛的事,往往是提起筆來不知如何下手,盡管老師常說要寫身邊發生的事,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可是動筆寫就難住了,即使心中有話說,卻又不知該如何寫,寫出來的作文不是內容不具體,就是所寫的是套話、空話。到了高年級,學生雖然掌握了一些寫作知識,但要真正寫出一篇完整、具體、生動的文章還是有一些難度的,需要老師正確的指導。而我們的語文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不乏書自名家之手。這些課文內容具體、結構嚴謹,用詞造句準確、生動,是學生寫作的好范文,讓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結合起來,就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好方法。
學好每篇課文,掌握寫作方法:教材中的課文,內容豐富,有寫景的、寫人的、敘事的等等,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學習課文時,除了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外,也要學習作者好的寫作方法。如《桂林山水》一課,作者采用了“總——分——總”的構段方式,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方法,給讀者展示了一幅奇妙而絢麗的山水畫卷。《偉大的友誼》一課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掌握了課文的寫作方法,便于教師指導學生作文。
課文引路,練習寫作:仿寫:仿寫是從閱讀到獨立寫作過程中起橋梁作用的一種有效的訓練手段。借助課文指導學生進行仿寫,不僅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而且還能發展學生創造思維,培養和提高創造能力。如學了《桂林山水》一課的寫作方法后,讓學生觀察一處景點后,按照“總——分——總”的構段方式,在抓住景物特點的同時展開聯想,在句式表達上運用比喻、排比等手法進行寫作。這樣,學生有“法”可依,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寫出的作文都較具體生動。又如學了《偉大的友誼》一課,讓學生仿照課文寫法寫一篇《我的××》,要求從兩方面寫出人物特點,并且文中要用上過渡段。學生寫出的文章層次分明,結構嚴謹。
擴寫:讓學生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擴寫,使學生有事可寫,有感而發,既提高思維能力,又提高作文水平。如學了古詩《暮江吟》,讓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擴寫成一篇《秋景圖》。學了《贈汪倫》,想象詩人與汪倫分別時的情景,寫成一篇《送友人》,這樣,既練習了寫作,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看圖作文:有些課文中有插圖,這些插圖都是反映課文內容的,為學生理解課文服務,教師可利用課文插圖,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如《我的戰友邱少云》一課寫的是英雄邱少云為了戰斗的勝利忍受烈火燒身的巨大痛苦趴在火堆里的一動也不動而壯烈犧牲的經過。課文的訓練重點是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為了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邱少云烈火燒身的巨大痛苦,從而體會他精神的偉大,教師除了指導學生從課文所描繪的句子“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也不動。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地熄滅。這位偉大的戰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出一聲呻吟。”中體會當時的情景外,還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中邱少云火燒身時的神態、動作、外貌,再想象當時邱少云的心理活動,寫《火中英雄》片斷。學生學習了課文內容,加上仔細觀察,寫出了“邱少云兩眼噴射出仇恨的火花”“十指像鋼釘一樣深深地插進泥土里”等好句子。通過寫作,使學生不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了人物內心世界,而且提高了觀察和作文能力。
這樣,讀寫結合起來,既促進了“讀”,又提高了“寫”,一舉兩得。但也要注意寫中求“真”,“寫”中求“創”,“寫”中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