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最頭痛的事,學生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尤其是在我的作文教學中,這樣的現象更加嚴重。表現在以下:有的只開了個頭,僅寫了幾句就無話可說,便匆匆結尾了;有的看似有頭有尾,但沒有具體事例,或者有例子也是支言片語,不具體,如同可憐的小女孩餓扁了肚子,誰看了以后會好受呢?有的干脆就沒有結尾。看了真讓我心疼,但是,光發愁也不是辦法呀!得認真分析現象發生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
這些現象的出現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覺得:第一,學生對所學的語文知識掌握不夠扎實。語文是學生吸收營養,用于寫作的重要來源,對其中的優秀句段、篇章結構特點和寫作方法沒有很好的掌握。第二,對周圍事物的狀況、顏色、性質等特點,不做精心觀察,腦子空空的。描寫做不到豐富的聯想,突出中心更談不上。第三,不能廣泛的閱讀,知識面太狹窄。這樣一來,寫作文無話可說,怕作文,越怕越不會寫。
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歡作文呢?我嘗試著從以下幾方面做起:語文課本是學生接受寫作知識的重要憑借,切不可草率,囫圇吞棗的學一下,一定要學扎實,記好課堂筆記,把本課的好詞好句畫出來,摘抄在積累運用本上,抽時間去記憶,好的段落也應背下來。課文中運用了那些修辭手法、寫作方法、寫作特點,作者的寫作思路,本課的中心是什么,作者又是怎樣圍繞中心來寫的,圍繞中心都安排了哪些材料,一定要學會,學通,學精,分析透徹,在字詞句段及文章的寫作技巧上多下功夫,為提高寫作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
做生活的有心人。對那些司空見慣的事物,要留心觀察,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觀察能力強的同學都愛動腦筋,而愛動腦筋思考,愛產生聯想的同學往往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幻想力。這樣的學生在寫作時不僅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而且能浮想聯翩。把握其特點,并堅持寫觀察日記,時間長了必有收獲。廣泛閱讀。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廣泛閱讀,拓寬白己的知識面,充分博采眾長,吸收各種營養,才能大大提高寫作水平。所以據此,我要求學生要注重閱讀,每天閱讀一篇自己喜歡的作文,然后分析、自評,再合住書,自己作為一位小作者,看能否把這篇文章串起來。當然,根據自己的看法,中間適當變化就更有新意了,然后再利用時間在班上閱讀,大家共同評價,這樣,學生的習作興趣和水平在不知不覺中便得到加強和提高。習作練習,訓練觀察事物的思維。教師在指導學生的觀察方法后,要通過練習,使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培養的提高觀察能力,并通過練習來檢驗學生觀察的效果,促使他們更加認真地觀察,激發觀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結合各單元習作要求,實地指導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
寫作日記,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為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可以要求學生寫觀察日記。日記可以反映校內外的生活,大、中、小隊的活動,對周圍發生的事物的看法,也可以寫閱讀課外書、看電影、電視后的感想和意見等。對學生日記,必須進行講評,將日記內容分門別類加以歸納,好的典型的讓學生宣讀,互相鼓勵,互相學習。保持學生的寫作興趣。一要建立良好的師聲關系。這是保持學生濃厚學習興趣的一個外在條件。要讓學生喜歡作文,首先要讓學生熱愛教作文的老師。可以給學生出《老師,請您到我家》、《給老師一封信》、《和老師說悄悄話》等作文題目,既讓學生練習寫作義拉近師生距離。二要讓學生參與教學,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興趣。
總之,要使學生作文做到:“下筆如有神”作為教師得下一番苦功夫,要用多種渠道的方法去盡力誘導他們,這樣我想,學生的作文水平必有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