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是學生發揮想象培養創造力的重要載體,在美術課中我盡可能利用教材,運用多種方法措施拓展思維,開劈想象空間,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充滿幻想、充滿想象的、最美好的童年時光,把白己的想象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努力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為孩子的終身發展服務。
有了比較豐富的感性材料的積累,只不過是給想象提供了原始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激趣展開想象。由于兒童對音樂特別感興趣,因此可以運用音樂創設情境,啟發學生的想象。如《春天在哪里》一課,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安排的:首先欣賞表現春天的歡快的樂曲,再配上各種鳥歡快的叫聲的錄音帶,同時放幻燈,出示春天的各種花草、樹木、動物,讓學生逐個認識,并要求學生說出每種花草樹木及動物的名字、顏色、形狀等。當然,還會有許多種花草樹木及動物是幻燈片里沒有的,它們是什么樣的?它們的形狀什么樣?啟發學生根據以上的想象,自己組織畫面,畫出自己喜歡的表現春天的圖畫,并拓展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看誰畫的內容多,畫面豐富、顏色漂亮。結果學生想象力特別豐富,并能較好地用圖畫表現出春天的勃勃生機。
觀察力是人類認識事物的第一要素,它可以分為兩種方法:一種是一般人的理性觀察法,用雙眼認真看,看事物的大小、多少、形狀、美丑,這是看事物的表面現象;另一種是用心中之“眼”去看,看它表面背后深層的東西,在沒有東西的地方看出東西,在沒有字的地方看出字,在沒有畫的地方看出畫來,這種看是感性的,是加入了個人的感受的看,也就是說,這種“看”是加入了想象的“看”。想象力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它不同于觀察力,但它必須來源于觀察后的感受。觀察與想象是一個物體的兩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觀察力中要有一點想象,而想象力中也要有一點對生活的觀察,觀察力與想象力高度結合,才會出現創造力。在教學中我就注重在引導學生對日常事物的觀察中發揮學生的想象。例如,在一節課上,我拿了幾塊橢圓形的鵝卵石讓學生來看,觀察鵝石的大小、形狀、紋理等,啟發學生你能在鵝卵石的形狀內畫出什么呢?(《鵝卵石的想象》)。學生根據自己對鵝卵石和日常事物的觀察,很快畫出 了各種太陽、不同年齡人的頭、小動物、魚、烏龜、昆蟲等等,豐富的想象令人感嘆。在此類課題的訓練中,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兩種能力的發展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有一則這樣的事例:一位國內重點小學的學生,移民到美國,上第一節美術課,教師要求他們麗一顆圣誕樹,這位中國小朋友的畫技讓美國教師和小朋友都很驚嘆,因為他畫得太像了,跟墻上貼的一模一樣。可是當教師要求他自己創作一幅時,這位小朋友卻搞了半天也無從下筆。這位同學的美術水平在國內學校算比較可以,人家評價我們中國小朋友臨摹能力強,但創造能力差。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有如下幾個因素:許多教師上美術課,因缺乏資料或圖省事,只教學生臨摹作品;還有家長過早給兒童買來臨摹的畫冊,局限了學生的思維發展。黑格爾在他的《美學》中指出:“最杰出的藝術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美術課中,我們應該始終堅持:凡是學生白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白己去做;凡是學生白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白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白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鼓勵學生創作活動,充分解放想象力,給學生的想象力插上白由飛翔的翅膀。
現在社會需要的是充滿想象和創造力的人才,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凡是兒童白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們去想,去探究,去發現。我們要放飛孩子想象的翅膀,讓孩子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飛翔,讓個性之花盛開在每節美術課上,盛開在每個學生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