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吃飯好慢,一邊吃一邊玩,不肯下咽,怎么辦呢?”
“我家寶寶在家吃飯要追著他吃,他自己不肯吃,我們大人只有喂他吃了。”
“我家寶寶吃是吃得很快,但是都不嚼的,吃得太快了,讓人擔心……”
家長開放日活動后,一部分家長留下來觀看孩子的午餐。這些家長的擔心也讓我感覺我們小班孩子午餐情況的確存在著比較多的問題。如部分幼兒在家不肯自己吃,需要家長喂;部分幼兒過于求快,往往忽視細嚼慢咽;還有部分孩子挑剔食物,偏食、厭食……
針對家長的談話內容和我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把我們班幼兒的用餐情況作了如下分析,并通過不同的特征采取了一定的教育策略,頗有收效。
針對挑食的孩子,以鼓勵幫助為主:策略:在餐前特別介紹今天要吃的食物,并且介紹這些食物的對寶寶身體的益處,從而引導幼兒不挑食。此外,我還經常表揚一些吃飯好的幼兒,如邱飛揚小朋友吃飯比較乖,金意超、金奕陽等小朋友什么都愛吃等,用孩子們身邊的榜樣去感染和教育他們。
針對不愿進餐的孩子,以情緒感染為主:策略:在進餐前,我會故作夸張地對幼兒說:“哇,今天的菜真香,快來聞聞呀!”像張鑒滌、于淼等個別已經養成細嚼慢咽習慣的孩子,她們不喜歡飯菜盛得過滿,經常會看著一大碗飯發呆,這樣的幼兒,給她們盛飯時不要太多,等到她們吃完后及時表揚再給她們添飯。如“李婉桐小朋友真能干,今天吃了兩碗飯!”,或獎勵小貼紙等。這樣既達到不減少飯量義不會使孩子對吃飯有畏懼感。
針對進餐習慣較差的孩子,以故事引導為主:策略:有的孩子進餐習慣差,弄得滿地都是飯菜,有的則不專心東張西望,我就利用故事《漏嘴巴》、《不掉飯粒的小丁丁》等,引導幼兒吃飯時也要認真并且不講話,學習一些兒歌潛移默化的告訴進餐孩子們一些用餐時的小禮儀。
讓孩子參與飯菜的制作:人是需要白我成就感的,是會為自己的杰作驕傲的。讓愛挑食的寶寶和媽咪一起做他不喜歡吃的飯菜。先帶他去購買,如果是韭菜,回來后就給寶寶摘韭菜洗韭菜的機會。待飯菜做好后,寶寶會特別關注有白己參與的這頓飯,他為白己能幫媽媽做菜感到白豪,于是會盡可能地多的吃白己做的飯菜。
寶寶說了不算:這是對于“冥頑不靈”的孩子的底牌招式了。寶寶一上餐桌,面對擺著的多個菜,不要先問他想吃哪個菜,而是問他想吃魚還是蛋;如果寶寶吃飯時只是挑自己喜愛的吃,別的菜一點都不去動,可做一個寶寶最喜歡吃的菜,吃飯一開始,先把別的菜都夾上一點,放在一個小盤子里,告訴他只有把這盤菜吃光了才可以再吃喜歡的菜。寶寶為了能吃到白己喜歡的菜,只好把盤里的吃光??稍谝慌砸灾v故事的方法給寶寶介紹這些食物對身體的好處,這樣有助于寶寶由不愛吃到逐漸愛吃,也許還會突然發現這些令他討厭的菜并不那么難吃,由此改變以前的偏見。
創造和諧溫馨的吃飯氣氛:吃飯前要讓寶貝做好準備。飯前寶寶要洗干凈小手,在端上飯菜的時候,家長要表現出對飯菜很感興趣的樣子,把這種情緒不經意間傳遞給寶貝。和全家人一起用餐。不論是坐在家長的腿上,還是獨白坐在椅子上,應該讓寶貝和家人圍坐在一起進餐??吹酱蠹叶冀蚪蛴形兜叵硎苁澄锏拿牢?,寶貝也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吃飯上。
固定吃飯的時間和地點:孩子坐在餐桌前才給飯吃,不延長吃飯時間。寶貝的吃飯時間和大人一樣,每餐吃20-30分鐘,只要寶貝專心吃飯,這么長時間就足夠了。對于喜歡邊吃邊玩的寶貝,家長要限制他的吃飯時間,時間一到,即使吃不完也要把飯菜拿走,讓寶貝知道飯菜是過時不候的,要專時專用,不要過于遷就寶貝,要讓他知道,吃飯是有固定位置的,跑來跑去就吃不到東西。
不要怕孩子餓著,盡量不要給孩子吃零食:如果在平時吃過多的零食,會影響孩子的胃口,并且到了飯點她已經不餓了,或者她會認為,一會餓了還可以吃零食,不要怕孩子餓著,餓了幾頓沒關系,家長要傳達給孩子一個信息:正餐不好好吃飯,那就只有餓到下一頓飯開飯的時候。如果家長怕孩子餓了,孩子就會抓住家長弱點,知道等下餓了還可以吃其他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