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有效教學旨在實現“有效性”。如何才能把有效教學真正落實到初中英語中,在此筆者談幾點淺薄的觀點。
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教育效果,這是毋庸置疑的。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對學生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初中學生由于剛接觸英語學習,沒有什么基礎,初學英語時難免感到困難和枯燥乏味。此時的教師,應以平等的師愛關心、愛護學生,了解他們的心理,在學生學習英語產生畏難情緒而自卑時應更多的走進學生,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的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創造機會讓他們獲得成功并適時給予鼓勵,鼓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從教師那里感受到了真誠的關懷和摯愛后,他就會從內心得到鼓舞、激勵,并愉快地接受教誨,從而產生對教師所教課程學習的愿望。
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有效教學的核心是提高教學效益。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教學效益的提高首先要對這門課程產生興趣。有了興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現行英語教材的特點講究授課的藝術性,使用生動形象的教具,借助現代化電教設備、實物、圖片,利用教師及學生具有的一切條件,動用學生眼、口、耳、腦各種器官,并不斷交換教學方法及手段,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之保持強烈的求知欲,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這也是學生后繼學習的前提和保證。
因材施教,注重教學方法: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我深知在課堂教學中,僅從道理上宣傳學習的重要性是遠遠不夠的,由于學生在性格、氣質、知識和智力的發展水平上存在著個體差異,甚至還很突出,同時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尚不成熟,情感十分脆弱,有著較強的逆反心理,因此英語教學中在因材施教的同時必須講究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要讓學生明確自己學習英語的目的。許多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并沒有明確的目標,因此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也會慢慢削減。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的,才會產生學習英語的強大動機,進而在動機的激勵與驅動下迸發出巨大動力,這樣學生學習英語就能更自豪、更主動、更持久。注重授課方法。良好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學生就能對學習產生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愉快地學習,而不至于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一種壓力。新課的導入要做到由淺入深。不同的課題,可以選擇不同的導入方式,如編故事、編對話、唱歌、猜謎等。總而言之,要鼓勵他們“動”起來,充分發揮他們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多說、多練,讓他們建立起“以我為中心”的信心。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實施有效教學必不可少的輔助形式。因此,教師要重視和開展各種適合學生語言水平的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具有科學性、趣味性和知識性,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教師要精心組織課外活動,堅持積極鼓勵、自愿參加的原則,挖掘學生潛在的積極因素,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常常驚喜的發現學生中許多是難得的“天才”,他們有著豐富的藝術細胞,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優勢,讓他們的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對于喜歡唱歌的學生,就鼓勵他們帶領大家唱英文歌;對于字體飄逸、字跡工整的同學,就鼓勵他們負責英語墻報工作;對于英語水平高的同學,就鼓勵他們多看英語方面的報刊、雜志,經常在班級里用舉行英語都能積極愉快地參加,這時他們就不再認為“學習是一種任務”,而會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潛能。青少年喜歡爭強好勝,表現欲強,具有強烈的競爭與進取意識,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他們能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能。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引導者和評估者,所以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大膽實踐,深入了解和尊重學生,因材施教,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生活中快樂的學習。這也是英語有有效教學實施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