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法》第39條明確規定“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在現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對于更好地服務于市場經濟體制,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和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會計信息失真、會計報告質量及信用下降備受人們關注。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是會計工作存在的一大突出問題。會計職業道德的好與壞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影響會計工作質量的關鍵因素。從而要求我們應加強會計信用建設中,重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
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法規的有力補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會計職業道德的最低要求是會計的法律制度,會計職業道德是對會計法律規范的一種重要的補充,具有其他會計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如會計法律只對會計人員不能違法的行為作出 了規定,而對他們如何愛崗敬業、怎樣提高技能、強化服務方式無法提出具體要求,但是會計人員如果缺乏愛崗敬業的態度、職業技能欠佳、服務意識差,是很難做到會計信息達真實與完整的。
會計職業道德可規范會計行為的基礎:有什么樣的動機就有什么樣的行為。會計人員的動機決定了其行為。會計職業道德對會計的行為的動機提出了相關要求,例如:客觀公正、誠實守信等,會計職業道德可引導、規勸、約束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觀念,遵守法律法規,遵循職業道德要求,從而達到規范會計行為的目的。
會計職業道德有助于會計人員提高其自身素質:道德是會計人員素質的一種體現。一個有高素質的會計人員必定會愛崗敬業、并有勝任專業能力,這是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結合會計活動,引導會計人員加強自我修養,提高專業能力,有利于促進整體會計隊伍素質的提高。
加強我國會計職業道德的一些對策:強法律建設,強化法制監管力度。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是加強會計人員道德建設的有力保障。對違法亂紀行為的處罰應有明確規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發現會計人員的違法違規行為要堅決按照相關規定嚴肅處理,不徇私枉法、杜絕司法腐敗現象,嚴懲造假者。同時進一步加強法制教育,使會計人員有一個正確的道德判斷、選擇及評價模式,自覺調節其行為。
會計監督是對會計核算和管理工作進行系統的、連續的、全面的監控及其經常性的檢查,有利于及時發現和糾正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錯誤,以保證會計核算與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進行,包括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只有完善內外部監督機制,才能不斷增強會計人員責任心,充分發揮會計核算和監督的職能,有效地防治會計造假行為的發生,保證經濟活動地正常運行。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內容全面、操作性也強的會計職業道德準則,所以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監督和檢查是尤其重要的。通過有效的監督和檢查,督促和教育,從而可幫助會計人員提高職業道德水平。在檢查中發現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會計人員,應給予表彰獎勵,對典型案例加大宣傳力度;對發現違反國家財經法規、制度,及會計職業道德的人員,給予相應的處罰,如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也是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基本規范。規范、完善的內控體系,對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能起到有效地保護作用,能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建立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內部管理,使會計處理的日常業務及會計檔案管理之間的分工科學合理,明確各自職責,形成相互監督、相互制約。
總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是不可忽視的,是會計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