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下面就如何發展學生的思維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暴露思維過程,發展學生思維:暴露思維過程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都必須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教師要經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然后再現從中走出來的過程,讓學生看到教師的思維過程。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在嘗試、探索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通過多維的交流,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要在暴露學生思維的過程中,評價學生的思路,改善學生的思維品質,著重培養思維的敏捷和靈活,使他們在分析中學會思考。
抓住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發展學生思維:系統性、邏輯性是數學的主要特征之一。數學本身的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是很緊密的,各部分知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結構嚴密的整體。數學教學主要是思維活動的教學,只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學生按照思維過程的規律進行思維活動,才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此,教學應從較好的知識結構出發,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上,依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和遷移條件,引導學生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連接點,抓住知識的生長點,抓住邏輯推理的新起點。這樣就自然地把新的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科學地聯系起來。新的知識一經建立,便會納入到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建成新的知識系統。
通過精心設置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發明千百萬,起點是一問”。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數學思維的動力和方向,數學思維過程就是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數學問題情境。精心設置恰當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啟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精心設置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
利用類比或對比創設問題情境:在數學上,很多新知識與已學知識有著相似之處,或與已學知識在研究方法上有著相同或相似之處。這種情況下,類比或對比已學知識的研究方法創設問題情境,學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展開思路。
利用聯想創設問題情境:在數學中,很多題目的解法都有相同或相似之處,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產生聯想,將有利于學生打開思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激發求知欲望,發展學生思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可感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在喚起學生數學思維情趣的基礎上,適時適度地調控,讓學生在”心求通而未通”、”口欲書而不能”的”憤徘”狀態之中,這種”道弗牽、強弗抑、開弗達”的思維激發,有助于學生的數學思維欲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探究數學知識,數學問題的興趣。這樣,學生的思維活動也就啟動、開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素質得到發展,得到提高。
贊可夫有可名言:“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那么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就是我們一直永恒不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