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概念的學習,是對學生邏輯思維培養,只有讓學生理解了概念,才能運用知識去判斷、推理、強化數學理論知識,才能提高學習質量。數學概念不僅是學習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在觀察、實驗、歸納、分析的過程中去理解數學概念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進行數學的再發現、再創造,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在數學概念教學方面,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因此,如何提高概念教學對小學數學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方法與策略:概念引入的教學策略。小學生在學習時需要有一段準備過程,良好的概念引入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學習和主動理解,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生活實例引入。從生活實例中引人數學概念,能夠給學生帶來一種熟悉感,拉近數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如在進行“直線與線段”的教學時,可以在課堂上拿出一些圖片引導學生觀察。
舊知識引入。舊知識引入是指利用學生已掌握的概念引出新概念。利用學生已有概念引申、推導出新概念,可以強化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和前因后果,幫助學生建立概念體系,使學生學到的知識是系統的、完整的。利用這種方法,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如講小數乘以整數或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時,可以從整數乘法的意義引入;講公約數、最大公約數的概念時,可以從約數這個已有概念引入。
形成概念的教學:形成概念的教學是整個概念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概念的形成是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感知、辨別而抽象、概括出概念的過程。形成概念教學可以從:
比較發現。比較發現是指通過比較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總結出本質屬性或規律。運用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正確認識知識間的異同和關系,防止知識間的割裂與混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
如教學“質數和合數”時,先給出一些自然數,讓學生分別找出這些數的所有約數,在比較每個數的約數的個數;然后根據約數的個數把這些數進行分類,只有一個約數的;只有l和它本身兩個約數的;除了l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的,即約數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最后引導學生根據三類數的不同特點,總結出“質數”和“合數”的定義。
歸納發現。歸納發現是引導學生對大量的個別材料進行觀察、分析、比較、總結,從特殊中歸納出一般的帶有普遍性的規律或結論。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具體實例的直接觀察,進行歸納推理,得出結論;也可以讓學生對實際例子進行分析,歸納出結論。
操作發現。操作發現是指在講新的知識前,教師要求學生制作或給學生提供學具,上課時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操作、實驗,使學生主動地、獨立地發現事物的本質屬性或規律。操作是一個眼、手、腦等多種器官協調的活動。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去發現概念,可以開發學生的右腦功能,使學生的左腦和右腦協調發展;利用操作發現還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能使學生經歷知識產生與發展的過程,使學生經過親身實踐,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揭示規律,建立概念,掌握新知。
數學是一門結構性很強的學科,任何一個數學概念都存在于一定的系統之中,并與其它有關概念有著區別與聯系。因此在進行運用概念的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將所獲得的每一新概念及時地納入相應的概念系統,這樣新舊概念才能融會貫通,才能透徹地理解新概念,才能使相關聯的概念形成概念系統。在進行概念的創造性教學時,要善于綜合使用各種方法,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課堂上有講有練,有問有答,既有教師的啟發、引導、講解、演示,又有學生的看書、質疑、討論、操作。這樣才能使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真正的培養學生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