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級管理中我認為只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管理原則,才能獲得最佳的管理效果。因此,作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班集體的主人,參與班級管理。這有助于發揮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積極作用,形成一個樂觀向上、文明守紀、勇于負責、個性張揚的有利于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的班集體。近年來,我在這方面進行了嘗試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班干部的民主選舉:選舉是每一個公民應有的權利,同樣,班級學生也應擁有選舉權,這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如果學生連最基本的選舉權都沒有,那么談什么“以學生為本”,談什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管理好一個班級,必須得先有一個得力的班級骨干,這就要求班主任先做好班干部的選舉工作。班干部的選舉必須由學生自己來完成,而不應由班主任憑個人喜好指定。因為班干部是要帶領全班同學搞好班集體的,而只有深受同學擁護的班干部才能令同學信任,叫同學聽從,從而很好地為班級服務。重視班干部的選舉丁作,實行“白我推薦”和“無記名投票”相結合的方式選舉班干,先叫學生進行自我推薦,再由全班同學進行投票決定,最后,根據當選的學生的特長在征求他本人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他們的工作職責。
學生民主參與制定班級制度:俗話說: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绷己冒嗉壍男纬呻x不開班級制度的建立。班級制度是班級工作開展的準繩,是學生行動的指南。有了班級制度,學生才能不至于迷失前進的方向,否則,學生只能如一群脫韁的野馬,四處亂闖,給班級的管理工作帶來難度。班級制度的建立要由學生民主討論制定,因為制度涉及到每一個學生,制度能否順利執行要看它是否切合本班學生實際,是否能讓學生承受得了,“過嚴”則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過松”則無法起到約束作用,而由學生白己討論制定出來的制度一般比較切合學生實際,實施起來就比較順利;此外,由于每一個學生都參與了制定班級制度的討論,所以,當他們違紀受到處罰時,就比較容易接受。
培養自立能力、發展創造能力:學生的自我管理,更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更能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在班級的管理中讓學生自主管理,班主任要把握好自己參與的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辦一切,在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主導作用時,要給學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學生主動、獨立地發展,讓學生自我管理,就是要給學生一個實踐的舞臺,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養成獨立思考、樂于求新、求異的精神,逐步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
開展各項有益活動、實現自我發展: “一個集體若沒有豐富的集體活動,就必然死氣沉沉,缺乏活力,這將有礙于班集體的健康發展”。要想讓班集體充滿生機活力,最重要的是組織學生開展各項有益的活動,況且中學生有強烈的表現欲,他們希望通過白身的表現來展示能力和才華,獲得認可與成功,如何引導使他們向健康的方向發展,是班級工作的重點。
發揮示范教育的作用,探索自我評價:班委和值周班長成員是班級的骨干分子,他們是在服務的基礎上實行管理的。他們的示范服務是一種無聲的管理、無形的激勵,正是這種無聲無形的管理和激勵使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有聲有形的班風蔚然形成。在這種風氣中班級管理T作通過一種示范激勵的途徑使學生將自己與他人之間、自己與制度之間、自己與自己之間進行比較、對照,從而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自我修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總的來說,一定要敢于讓學生有去摸索的意識,讓更多的學生在集體中承擔責任。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班級凝聚力,而且可以讓學生獲得班級管理主人的積極體驗,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并從管理者的角色中學會管理他人,學會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