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學科特點從某種程度來說,更適合“少教多學”理念的落實。一是從學習內容來講,語文學科的學習范圍廣,學習語文的范圍就是生活的范圍,這種大語文理念下的信息量無限豐富的語文教學若僅靠教師一人之力,而沒有學習者的主動參與,則很難提升學習主體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二是從考查的角度講,語文學科所要考查的知識點繁雜,一定要靠學習者日積月累的學習積累方能見效,因此,學習者的學習興趣、習慣、能動性和創造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三是從提升寫作能力的角度¨豐,提升寫作能力更要求寫作者的有效參與,很難想象,沒有寫作者的熱情和創造,沒有主動地大量的練筆訓練,何來作文能力的提升?
文言文教學就能突出體現這些特點。
一、轉變文言教學理念
先說說傳統文言文教學:傳統課堂的教學環節基本上都是教師先領讀,整體感知課文,在介紹作者后,教師逐字逐句講授,學習者主要靠聽來獲取信息,死學死記知識點,幾乎沒有學習者的理解和參與。這種以教師為絕對教學中心的課堂,對教師的要求是熟悉課本,把握知識點要準確。而對學生的要求是絕對的聽取,記憶。這種只注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方式,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遷移基本靠學生自覺練習和反復考試來完成。所以課堂基本上是滿堂灌。
而“少教多學”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學則是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絕對中心地位,作為教學引導者的教師要考慮學習者的學習狀態、學習需求、學習風格,設計適合學生需要的學習活動,以追求最佳學習成效。這種教學方式意味著不再依賴于死記硬背的學習、反復的考試和“以不變應萬變”的教學方式,它更多地關注學習主體的經驗式的發展、自主學習和教學者的差異化教學和對學習者的能力的培養。它重視學生思維、態度、性格和價值觀的形成,力圖通過教學策略和方法的創新來塑造學生的精神品格,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教案設計和教學過程
1.教學設計。“少教多學”理念的真正落實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在教案設計和教學過程上。傳統的教學設計常常是問答式,在內容上教師只需要關注知識性,對教學對象幾乎不去考慮,或對學生學情的把握不夠,所以這種教案設計,知識體系的處理沒有層次性,在此前提下的學法指導針對性白然也就不明確,更談不上學法指導的層次性,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忽略學生的情況。而“少教多學”注重知識的層級性,教師在“少教多學”理念下的教學,會將知識的層級大致分為三層:1、基本層級,包括是常識性和知識性的內容。2、中等層級,包括部分知識性和能力性的內容,比如文章層次,層意,文章構思、主要內容及特點等等。3、高等層級,包括文章關鍵部分的理解和手法鑒賞、評價等等。由此可見,“少教多學”強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尤其關注學生的創造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
2、教學環節。“少教多學”理念下的文言文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1)自主預習。學生的自主預習環節是“少教多學”理念下的最重要環節,它決定著整個教學環節的成敗。它要求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文本的所有基礎層級內容,通過疏通字詞,熟讀課文,理解字詞等,學生進行充分地預習,這樣讓學習者自己獨立解決許多基本層級的問題。他們若遇到不會的問題,則留至小組合作探究完成。(2)合作探究。學生在自主預習環節解決大部分基礎層級的知識點之后,還存在一小部分問題,就交由小組合作討論,這樣,學生自己解決這些基礎層級的知識點,實現了學習者自主學習的目的。同時,教師根據文章內容,設計最適合文本特點的合作探究試題,并規劃好審題思路讓學生合作討論,這個環節由學生在課堂上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完成。教師采取各種靈活的形式,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相互幫助、相互溝通、相互質疑中共同成長、共同進步。(3)精講點撥。在經過了自主預習和合作探究兩個環節之后,學生已經完成了教學中的大部分內容,只剩下自己不會的問題。這些問題常常是本節課的核心問題,也是最能體現文本特點的難點問題,教師在了解了學生學情的情況下,通過引導和點撥的方式,帶領學生解決這些問題。這就是教師的以學論教、因學定教。該講的大膽講,不該講的堅決不講,真正實現“少教多學”。這種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充分體現了知識結構層次性和學生學習的層次性,在這種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和復習也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方法。
三、學生體驗
建立在“少教多學”理念下的學生獨立學習基礎上的高效課堂,整個環節的設計都讓學生相信“我能行!”“我有獨立學習的潛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把學習的主動權和責任交還給學生。學生的思維更加積極、活躍,他們會主動建構知識而不是被動的接受或吸收。學生的好奇心和深入而有意義的思考被大大地激發,激發學生對事物相互聯系的認識得到提升,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活動中慢慢地得到培養。這種課堂營造出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到安全、寬松,使得學生敢于大膽嘗試,不怕出錯。同時,團隊協作的精神也得到培養。
四、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也是高效課堂各個環節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它必須堅持教與學的一致性和持續性。因此進行促進性的學習評價,提供定期的建設性的反饋,將有效支持學生的學習。真實性評價、多元化評價活動進入課堂之后,讓學生有選擇不同評價任務的機會。以小組合作為例,理論上一節課每組每人發言一次,鼓勵所有的學生發言,教師根據學生性格、能力等等差異,有目的、分層次的提問,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都有收獲。
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為國家培養有思想、有能力、積極上進的人才。少教多學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更能體現這一目的。從教學目的的確定,教學手段的選擇,教學過程的安排,教學重難點的突破等等,教學的一切環節均以學生的學情為前提,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同時又注重學生的探索精神,情感價值觀的培養。尤其是高中文言文教學,更是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力,讓他們在課堂活動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并從中領悟中華文字的魅力,真正實現樂學的目的,這就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