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教學實踐,讓我深深感到:濃厚的興趣,能加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能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使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求知欲也開始不斷地加強,也能不斷地開發他們的創造能力;濃厚的興趣,還會減弱學生學習中的疲勞,從而提高效率,取得優異成績。高中生物教學中要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潛能,興趣還能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要進行課堂教學結構改革;鼓勵學生質疑、創新;聯系生活;多種媒體輔助教學等多個方面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重點從引入探究式教學、情境教學、互助合作學習、實驗動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地激發、提高、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輕松、愉快、自覺地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生物科學素養,適應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談幾點體會: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階段的教學
很多學生剛進人中學,對各學科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可是有的學生上生物學課沒多久,興趣就慢慢消失,這幾乎成了生物學教學的普遍性問題,長期以來,教師們為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不懈努力。但師生雙方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一教材,左右著教學改革和教學進程,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生物學學習的興趣。而新教材內容安排新穎合理、生動活潑,對學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師教法得當,就能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那么,面對新教材應該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經過我的不斷探索和實踐,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人手。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是新教材編寫者的指導思想。學生翻開剛拿到的生物課本后,一般都感覺新奇、有趣,想學好生物學的求知欲較為迫切。因此,教師要不惜花費時間,深下功夫,讓學生在學習的起始階段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
生物學比較貼近生活實際,具有很強的知識性、現實性和趣味性。還抓住了學生情緒易變、起伏較大的心理、生理特點,來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對此,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引入環節
在課堂引入中,設計各種形式、運用各種手段把學生調動起來,喚起他們的參與意識。
(二)充分讓學生參與實驗操作
新教材還針對學生喜歡觀看、喜歡動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實踐性內容。要求盡可能利用自制教具己找實物優化課堂結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自由組合),請他們做我的助手,一道準備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演示。通過實驗操作,既規范了學生的勞動、行為習慣,又使他們在參與活動中認識“自我”,以產生興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的精練、語調的變化得當,板書設計合理,字體優美雅觀,知識豐富等都能激發學生和學科情感,達到“親其師,信其教”的效果。
三、教學中與生物實際相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與生活中實際的例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使理論再回到實踐,這樣不僅可使學生培養各種思維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理解和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注重學習方法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實踐中,我從興趣教學人手,側重于從以下幾個環節中進行:
(一)培養閱讀習慣
具體方法是閱讀前出示閱讀題,如教學“生物圈的范圍”時,可出示閱讀題:生物圈有多大?分幾部分?每部分各有哪些生物生活?閱讀完畢,或通過提問、或以評估的形式來檢查閱讀效果;或有計劃地組織學習小組以討論的形式探討閱讀內容。同時,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找出問題,并不失時機地表揚在閱讀中有進步、有成績的學生,使學生有獲得成功之喜悅.從而產生興趣,養成閱讀的習慣。 (二)培養討論的習慣 教師通過有針對性、合理性的提問,引發學生進入教學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引發他們積極探討生物學知識,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的習慣。 (三)培養觀察能力 學生對實驗的觀察特別感興趣,缺點是思維被動、目的不明確,這就需要教師引導他們有的放矢、積極主動去觀察??刹扇∵呌^察、邊提問、邊引導學生對變化原因、條件、結果進行討論;也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帶人較熟悉的環境中去觀察。
(四)培養小結習慣
在實際教學中或讓學生上講臺進行小結評比,或以板報的形式張貼幾個學生的小結,或在課余時間對互幫互助小組雙方的小結進行評比,從章節、小節慢慢過渡到課時小結。由于經常強調自己去歸納、小結,這使學生記憶效果明顯,認識結構清晰,學過的知識不易遺忘。教學實踐表明,只有正確的學法指導,才能使學生站在教學的主體位置上,學有所獲,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還能保持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培養了學生學習生物學興趣,就可使他們學得生動活潑、興味不衰。當然培養興趣關鍵在于教師勇于實踐,敢于創新。在遵循教學規律把握學生學習心理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教學機智和教學藝術,才能使生物教學達到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和諧統一。讓學生在輕松、愉快、自覺地學習中,全面提高自身生物科學素養,適應生物科學技術新時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