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精確——高效”教學模式,首先是感悟新知,自主學習;其次是合作探究,精講點撥;最后當堂檢測,小結并反思評價。其核心理念在于“以人為本”,主要著眼于學生的活動及能力的訓練,來結構課堂教學。它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中心加以組織,最終實現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高效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推進,全新的教學理念影響著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教師在教學中既要守護傳統課堂教學的精華因子,又要有所突破,推陳出新。“感知——精確——高效”教學模式,是我?;瘜W教研組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創新,其核心理念在于“以人為本”,重點突出“學生如何學”,該模式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中心加以組織,,讓每一個學生在樂中思,樂中學,求知中產生思維的碰撞和頓悟的欣喜,最終實現化學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一、“感知——精確——高效”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
1.理論依據
英國著名教育理論家懷特海曾經提出“過程三段”即“浪漫一精確一綜合”,這種提法具有廣泛的哲學意義,筆者認為可以借鑒吸收。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中,對學習方式的變革給予了高度重視,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感知——精確一一高效”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先是“整體地泛泛地感知”,然后,再對事物或者知識的某一個局部進行聚焦,并且對這一點進行深入地探究、認知和理解,這就是“認知的精確階段”,最后引發的是教學正能量一一高效率。
2.功能目標 “感知一一精確——高效”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其意義在于讓課堂教學過程清晰且簡明,教學重點突出且內容豐厚,讓學生的實踐活動充分且深入。它為學生全面掌握知識,提升綜合能力,創造和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空間,使課堂教學逐步由封閉走向開放,由重預設完成走向重生成發展,由單一重知識傳授走向重能力素養的提升。讓學習在學生身上真正發生,讓學生的思維更加自由地綻放,真正成就學生學習的發展。
二、“感知——精確——高效”教學模式的應用
1.“感知”階段
感悟新知,自主學習。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及課時內容,通過有效的學習資源創設情景,學生白主學習相關內容,讓學生產生一種“疑難引發思維的沖動”,從而讓自己的理解、認知、識記等思維在高速運轉的基礎上,確定疑難究竟在什么地方,并嘗試白主解決相關問題,以達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的目的,同時充分挖掘個體潛能,培養學生獨立探究學習的能力,對于不能自主解決的問題,記錄并提交組內解決。
自主學習中要通過情景創設和問題導學有效地實施自主學習中的調控,把握“自主”與“自覺”、“放開”與“放任”的界限,如:在九年級化學中“燃燒和滅火”這一節的教學過程中,以篝火晚會的視頻為情境,并關聯以下問題實施導學:什么是燃燒?有何特點?其實質是什么?為什么要將木材架空?燃燒的劇烈程度與哪些因素有關?列舉生活中滅火的事例?完成相關導學問題之后,學生探究:實驗【7-1】觀察現象,并分析原因。
2.“精確”階段
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精確”即“精密而準確”,這是一個生生、師生、組間合作互動的過程。學生把在感知階段發現的疑難問題提交給小組,小組成員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交流、討論、探究,共同找出盡可能多的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該環節中,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通過相互交流啟發,讓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這個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創新能力,是學生主體作用的最好體現。
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必要的巡視,適時對學生進行合作技巧和學習困難的指導。同時教師要敢于放手,避免“十擾學習”的事情,如:在合作探究階段,學生還沒有討論多長時間,沒有得出結論,教師就讓學生停下,進行交流;在成果展示階段,各個小組還沒有將探究結果呈現j{來,甚至學生還在發言中,教師就匆忙打斷學生,展示預設好的答案,如此等等,結果讓學生變得被動,不自信,很難真正融入課堂教學中,學習的效果可想而知。
教師根據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對重點、難點、易錯點進行精講點撥,如:在學習“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引導學生關注“純凈物”三個字。因為單質、化合物首先應是一種純凈物,即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然后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斷屬于單質還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容易錯將一些物質如O2、O3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因它們就是由同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又如“固體溶解度”概念既是重點也是難點,不僅定義內容比較長,而且涉及的知識點也較多,學生往往顧此失彼。因此在學生合作學習之后,結合這一知識點的習題訓練,教師要強調“溶解度”的四要素:1、在一定溫度條件下;2、指明溶劑的量為lOOg;3、得到的溶液一定是飽和狀態;4、指出在滿足上述條件時,所溶解溶質的質量單位為克。
3.“高效”階段
即當堂檢測,小結并反思評價
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能夠準確掌握知識,實現知識與能力的轉化,并且形成一定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師精心設計隨堂檢測題,當堂進行達標檢測,掌握學生當堂達標情況。要求學生限時限量完成測試題,完成后交由小組交流批改,教師也可以指定某項訓練交由教師批改,完成后學生各自反思本課時的學習過程并小結,理清課時知識結構;再由小組或教師對每個學生這節課的學習情況(如學習態度、自覺性、創新性、成效性、進步速度等)做出一個真實的評價,評價要從鼓勵的角度出發,做出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發揮學習積極性的評價,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感知一精確一高效”教學模式的三個教學階段,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對于某個知識點的學習也同樣適用,只有科學合理地安排,構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才能真正優化課堂教學,實現課堂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