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鑒賞課要充分利用顯性的地方美術特色,拓展美術教學資源,使高中美術教學更具趣味性、知識性、生活性。教師要始終牢記自己是教學資源的挖掘者,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方向和展現地方美術特色的平臺。
【關鍵詞】美術鑒賞 挖掘 地方美術 拓展 教學資源 趣味性
美術鑒賞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顯性的地方美術特色,拓展美術教學資源,使高中美術鑒賞課更具趣味性、知識性、生活性。教師要始終牢記自己是教學資源的挖掘者,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方向和展現地方美術特色的平臺。如何挖掘地方美術特色,拓展美術教學資源就成了我們實施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環節。
一、豐富美術教學資源,不做教科書的奴隸
美術教材是美術課程內容的重要載體,但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就教材內容而言,具有“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反映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的發展需求”的特點。其中匯集的信息,不管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均可視作塑造學生、使之得到能動發展的很好的資源,而且這種資源是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挖掘、豐富的,它的價值是在“創造性”使用的過程中顯現的。因此,不論是教材的編者,還是教材的使用者,都要在“如何使用”好教材方面多下功夫,才可能更好地挖掘利用課程資源。
文本教材不可缺少,但我們決不能把學生局限在書本之中,況且文本教材都有其局限性。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課程的知識,挖掘潛藏在課程的內在信息。
我校地處山區,又是盛產梅的地方,比如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中,鑒賞上花鳥畫一課時,可借助舉辦普寧梅花旅游文化節活動等來加深對梅的了解,通過賞梅、觀松等視覺活動,來闡述“歲寒三友”、“四君子”、“胸有成竹”的內涵;在講后印象主義如高更的繪畫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了解土著藝術等,在此基礎上還可進一步講各種藝術、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讓學生認識到藝術、文化的多元性。
所以,我們不但要確認教材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充分發揮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又必須認識到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師要做教科書的主人,而不是教科書的奴隸。再好的教科書也會有局限性,也會有不適應性。這都需要教師去發現、去充實、去升華。
二、挖掘顯性的地方美術特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要根據各自的特點開發適合本地學生的課程資源,教師要始終牢記自己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因此,挖掘地方美術特色既可豐富課本內容又可用直觀美術現象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校地處粵東地區,而本地區的美術資源相當豐富,在《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中,如何用新的課程觀去認識和理解環境資源,對教師和教學,尤其是對視覺藝術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美術鑒賞模塊第二課《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藝術》。玉石和玉石文化與學生的生活距離較遠,學生比較生疏,平時的關注程度與其他藝術門類也有相當的差距。如何結合地方美術特色開展有效教學,完成課程標準要求?本人在上本課時先提卅如下問題:(1)我們揭陽有一個村子被亞洲珠寶聯合會授予“亞洲玉都”稱號,這個村子叫什么?(2)這個村加工玉器有多少年的歷史? (3)這個村琢玉一年琢出多少億?占全國總產值的百分幾?
能回答第1題的僅幾個人,幾乎沒有人會回答第2,第3題。
由此可知:學生對玉的了解甚少和對玉不感興趣。那么擺在我面前的問題是如何激發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首先,我在課題加上一條子課題——從揭陽陽美如何打造亞洲玉都說起。讓學生邊看一些揭陽舉辦國際玉器節的新聞報道和圖片,邊聽我介紹:距離揭陽市中心不遠的地方有一個村子叫陽美,專門加工玉器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全村的人男女老少都在加工玉石,全村琢玉一年琢出一百個億,占全國總產值的百分二十,被亞洲珠寶聯合會授予“亞洲玉都”稱號。接著我從“完璧歸趙”的故事引入正題,最后讓學生說出帶有玉的詞匯,如:金相玉質、玉成其事、婷婷玉立、璞玉渾金等等,來加深對玉的審美觀念。使原本比較生疏課本內容與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美術特色有機的聯系起來,這樣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玉的了解,又可增強作為揭陽人的自豪感,培養了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三、挖掘隱性的獨特民俗文化資源,傳承地方美術特色
挖掘隱性的獨特民俗文化資源,并與美術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必然使美術課堂豐富多彩,教學效果也會更好。學生通過課堂上教師對民俗文化的全面介紹和參觀當地的民俗活動,去深刻地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間藝術和人文環境,提高藝術修養。這不僅可以使學生對自己的傳統藝術文化產生深厚的感情和發自內心的熱愛,對本地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傳承產生積極的影響。
美術教育重視本地區本民族傳統文化的整理、挖掘和傳承,本地區本民族傳統文化提升了美術教育的內涵和品位。這既是美術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地方文化建設與發展的需要。我們潮汕地區還很多教學資源,所以,我們要充分發掘獨特的民俗文化資源,如元宵節迎燈籠民俗活動、獨特民俗建筑的“四點金”和“九廳十八井”、民間的竹編藝術和民間色彩運用的習慣等等。這些都隱性的地方民俗特色教材,與教材內容相結合起來,恰恰是新的美術課程標準指出,要根據各自的特點開發適合于本地區學生的教學資源。
課程資源的豐富,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習興趣、創新能力等將有全新的發展,改進傳統教育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具有促進作用,從而豐富課程的類型、種類。地方美術特色的挖掘與利用,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