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小學數學教學,走在改革的前沿,依照新修訂新課程的理念,倡導創新思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知識傳授的同時注重知識內在聯系的挖掘,構建知識網絡,培養學生數學素質和創新能力。但是,由于現在的大部分教師與家長都在關注學生的成績,只要中考、高考分數高就行了,甚至小學都只看分數,忽略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忽略培養了學生生活的能力,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良好數學學習習慣,忽略引導學生分析、歸納、整理、梳理所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為學生建構一個知識網絡,忽略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現在,新教材剛剛使用,新教材是眾多全國知名的數學專家編寫的,比較注重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我們一線的數學老師應該把握新教材,巧妙運用新教材中的主題圖、例題與練習,引導學生構建知識、能力、生與學習的情感等知識網絡。
一、預習——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網絡
在數學教學中,老師的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并把所學的知識巧妙地運用到實踐中。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對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真正理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果學生在新課前,能自主復習與新課相關聯舊知識,主動預習新知識。對新知識的有了大概的了解,把不懂的問題劃起來,為學習新知識做好準備,這樣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就會事半功倍了,而且也可以自己為新舊知識構建一個自己理解的新舊知識的網絡。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在發現新舊知識聯系的過程中,自己慢慢地探究,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會不斷提高,也培養了學生白主學習的良好數學學習習慣。學生在長期的堅持中,就會慢慢地學會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在學生的心目中,數學知識網絡就會白認而然地產生。
二、探究一學生發現知識內在網絡
新教材的編寫比較注重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教材在主題圖、例題與習題中不斷滲透數學知識,巧妙的把數學知識聯系在一起。學生在預習中,對新舊知識的聯系已經有了初步的網絡建構基礎,為新舊知識的網絡建構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真正的知識建構就要從學生探究新知的過程中進行。我們一線的小學數學老師就要讓學生在探究中,自然而然地把知識的內在聯系滲透于學習中,并懂得把相關聯的數學知識合理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上,讓它變成學生自己的學習能力。
(一)巧妙運用書本主題圖,滲透德育網絡
真正的數學知識網絡的建構,需要我們老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探究與發現完。這一節課,學生在預習中對書本知識已經有大概的了解,初步自主建立了新知與舊知的簡單的知識網絡,為新課的知識網絡建構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新課中,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匯報預習情況,加深學生對知識網絡的印象。例如:主題圖的教學,不同的老師就有不同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我聽的這位老師所上的這一節課,為了爭取完成下面的新課教學任務,只是簡單讓學生說一說主題圖的內容,就過了。其實,只要老師細心分析新教材,就會從主題圖中發現很多重要教學信息。其中書本的主題圖設計是很巧妙的,特別是老師只要對比新舊教材,深入研究,更容易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這一節課的主題圖的編者意圖很明顯,“舊教材”只是簡單出示“兒童節”“植樹節”“申奧成功2001年7月13日”“國慶節”等幾個主要的節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二)巧用書本的主題圖,構建知識網絡
現今的小學數學教學,必須依照新課程的理念,倡導創新思維,在知識傳授的同時注重知識內在聯系的挖掘,構建知識網絡,培養學生數學素質和創新能力。所以作為一線的數學老師要了解各冊數學課本的知識聯系,為學生構建相關的知識網絡,為學生能系統學習數學知識作好準備。由于學生在預習中已經制作了年歷卡,也自主回顧三年級上冊學習了“時分秒”等時間單位。老師在新課前應該引導學生匯報預習情況:“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哪些常用的時間單位?它們分別是什么?進率是多少?”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識: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些常用的時間單位一一年月日,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為學生構建常用時間單位的知識網絡:“時分秒”“年月日”“世紀”等常用時間單位在生活中的運用以及它們的聯系。這一節課雖然不能引導學生構建完整的常用時間單位的知識網絡,但可以構建有“秒到年”的時間單位之間網絡。
三、實踐——學生理解運用知識網絡
學生能把數學知識活學活用——是我數學老師的教學目標。老師在學生學完新課后,往往會迫不及待做相應的練習,而且,不少老師喜歡自己設計不少的練習,忽略了書本的練習題。其實,書本的練習題是很多數學專家通過認真研究,討論,精心設計的,適合絕大部分學生做的練習題,很多練習題的設計都是有它巧妙的用途。只要我們老師認真推敲,一定會發現其中的奧妙——很多練習題都是把新學習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或把新舊知識融合在一起,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靈活運用書本習題,構建數學生活化網絡。新教材的編寫就是要求老師靈活運用書本的練習題,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系,自我構建數學知識生活化的網絡,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白己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提學生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四、延伸——學生對知識網絡的提升
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非常廣泛,數學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存,我們一線的數學老師,就要指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中。現在是信息時代,網絡資訊發達,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上網搜索,尋找答案,也可以到圖書館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我們數學老師就要指導學生運用發達的網絡資訊,自主構建數學知識的網絡。
一節好的數學課,不是讓學生帶著句號離開課堂,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課堂,讓學生課后繼續研究課堂提出的課后延伸的問題。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學生已經學習了平年與閏年的算法,知道把“年份÷4=整數”沒有余數,那么這一年就是閏年,反之就是平年。2000年是閏年,但是1900年到底是不是閏年呢?學生按照所學的新課的知識點與下面的“你知道嗎?方框的內容”肯定說1900年是閏年。老師讓學生接著認真閱讀下面打著“*號”的兩行小字,讓學生對整百年份是否是閏年的算法有所了解。但是要繼續深入研究,課堂上的時間是不充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