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題研究的背景意義
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今天,如何轉化學困生一直是困擾教師的難題。由于家庭、環境與素質等各方面的原因,本課題組所在學校學生生源質量整體欠佳,學困生比率較高,而英語由于其學科的特點,學困生的比率相對較高,兩極分化的情況較為嚴重。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激活學生的主動性,保護學生與生俱來的天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在接納不同觀點、擴展視野的同時提高自信心。小組合作學習雖然創造了充滿生機的課堂,提高了學習效率,但對于“學困生”而言,如果組織和運用不當,往往是有形而無實,學困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存在著諸多障礙,確實需要教師采取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解決了學困生問題,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小組合作學習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效應。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教育學理論依據
教育活動是有目的的活動,這種活動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成員,使人得到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從個性養成開始,要為學生提供充分實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入一個自主的,積極的,充滿創造性的學習過程。充分調動包括學困生在內的每一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他們都得到健康的發展。
2.心理學理論依據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是學習的基本動力,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是培養其學習動機的重要前提?!皩W困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比較淡化,他們在小組里不善于動口、動手、用腦、用耳,參與熱情始終不高。教師要致力于創設樂于合作的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表現。合作意識的培養應滲透在每一節課、每一個環節、每一次活動中。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一旦學生成為學習主人,就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期望值。由此可見,小組合作學習能有效地喚起學生學習熱情,及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主動共同探求知識奧秘的動力。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把握英語學困生的認知特點與規律,探究學困生的學科成因,尋求有效的教學策略,豐富教學理論。
2.通過對學困生課題的研究,促使教師重視并研究學困生現象,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對學困生的輔導與轉化能力。根據英語學困生的認知特點,轉化已有的學困生,預防及減少新的學困生出現,從而更大程度地提高合格率。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準備從課堂教學的以下幾個方面來轉化學困生:
1.調查學困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現狀及成因。
2.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激勵學困生有效參與小組合作學習。
3.落實情景創設法,促進學困生高效參與小組合作學習。
五、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2.問卷調查法。
3.個案研究法。
4.經驗總結法。
六、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2014.04-2014.05)
1.對國內外的理論研究有針對性的作進一步的文獻查閱與研究,把握最新的研究趨勢,課題組成員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教學理念及教學評價理念。
2.確定本課題在課題組成員中的分工,明確研究方案,解讀研究內容。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2014.6-2015.2)
在新課程改革實施中進行可行性研究和論證,根據實驗方案,開展實驗研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研究結果進行總結分析,撰寫實驗研究報告。進行各類資料、數據的搜集,整理。按要求進行研究,完善研究方案。
第一步,問卷調查,摸清學困生小組合作學習現狀;第二步,立足校情,制作學困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計劃;第三步,充分調研,了解學困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整治情況;第四步,反復論證修訂方案,形成學困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現狀的調查分析報告;第五步,修改完善,形成富有特色的解決方案;第六步,實驗總結形成最終的結題方案。
第三階段:階梯總結階段( 2015.2-2015.3)
通過本階段實驗,總結研究經驗,評估研究成果,請專家鑒定成果,進行成果匯總,舉辦結題鑒定會,完善課題研究項目。
七、課題研究過程與分析
(一)前期的學困生參與小組合作問卷調查分析
為了使課題研究能夠有的放矢,在課題實驗初期,教師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學困生參與小組合作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首先,課題組成員參閱《小學生參與小組合作能力測評量表》,分析本校學困生的實際,多次探討,制作了《小學英語課堂中學困生參與小組合作測評量表》。教師采用隨機抽樣調查的方法,把三至六年級的學困生作為調查對象,從每班隨機抽10名學困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40份,占調查對象總數的53.8%,收回240份,全部有效。
在問卷調查中,68%的學困生喜歡小組合作,55%的學困生喜炊自由組合,36%的學困生不敢大膽發言。問卷第五題“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你經常發表自己的觀點嗎?回答經常的占29.8%,偶爾回答的占58.3%,聽別人講的占11.9%。其中選擇后兩個答案的都是自認為學習中等或不太好的學生。問卷第八題“當不理解、不明白、有疑問時:能大膽提出的占48.3%,不敢說出的占22.4%,敢于提出不同意見與同學和老師爭論的占29.3%”。
(二)結合問卷調查,分析學困生的成因,制定學困生轉化的措施
1.異質分組,充分發揮“粉絲”效應。
2.自由組合,激發參與興趣。
3.難易問題合理分工。
4.小組成員角色分工。
5.努力培養學困生傾聽的習慣。
6.培養學困生大膽表達的勇氣和能力。
(三)教師針對不能參與小組活動的學困生,制定個案研究法
案例:在每次的小組活動中,王藝翔總是一臉漠然,不屑參與任何課堂活動。
針對這種現象,教師首先找班主任及同學了解該生情況。該生父母離異,跟隨父親生活,父親是位出租車司機,無暇顧及學生的學習。導致學生對學習英語意識淡薄,感覺學而無用。為改變這種局面,教師首先找家長談心,要求家長起到監督學生學習作用。然后多次與學生交流,幫助其端正學習英語的態度,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在小組活動中,鼓勵其旁觀,傾聽,感受小組活動的氛圍。
(四)課題組成員針對在小組合作中轉化學困生的方法,進行經驗交流總結
每月安排一次公開課,課題組成員輪流進行展示。在公開課中,教師注重觀察小組合作中學困生的參與力度,并邀請學校領導和其他學科教師進行觀摩。公開課后召開經驗交流會,教師分享各白的成功經驗,反思活動中的不足,探討需要改進的地方,實施于下一步的教學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