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引導得怎樣,將關系到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成敗。為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語文教學必須在方法方式上巧作文章:巧設話題,揚帆個性;巧啟探究,開拓個性;巧導練筆,放飛個性。綜合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我注重在“巧”字上探究作文教學的思路已取得明顯的收效。
一、巧設話題,揚帆個性
表達本是人之天性,寫作是表達的延伸,是一種傾吐的快樂,是人的普通生活狀態(tài)。而現(xiàn)在不少學生談文色變,視寫作為苦事,就在于教師往往命制一些與學生生活體驗相距甚遠的“成人化”題目,嚴重違背了新課標的新理念。作文教學的出發(fā)點在于解除學生害怕和厭倦作文的心理,要讓學生寫自己生活經(jīng)驗有關及自己感興趣的題材。要打破潛規(guī)則,增加思維張力,選取角度更為寬廣的題材,最好不以觀點命題,不命制有明顯思想傾向和價值取向的題材。葉圣陶先生也說過:“出作文題一定要為學生著想,鉆進學生心里去考慮,務必使他們有話可說。”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具有刺激性的東西,往往會引起人們的一系列心理反應,這正如:看到美麗的鮮花,人們會露出微笑;聽到雷聲,人們會意識到要下雨。教師如能結合學生的實際,設計一些能激發(fā)想象力的題目像《我與“嫦娥”親密接觸》、一些富有詩性畫意的題目像《心中的那片綠》、一些新奇獨特的題目像《假如我有一雙翅膀》、一些富有挑戰(zhàn)性的題目像《市長的魅力》等,就可以對學生的視覺、神經(jīng)產(chǎn)生沖擊力,引發(fā)學生個體創(chuàng)作的欲望。
教師設計文題應盡量減小“框限性”,讓學生心情舒暢、信心十足地進行作文練習,在寫真事的基礎上白由發(fā)揮。羅伯特·艾文斯認定,只要學生把寫作看成一種“自我放縱”,不受什么條條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如實地寫什么,熟練掌握寫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難事了。當然,在實際運用語言表達前,要求學生首先認識白己,了解白己的內心世界,不去觸及內心世界就不會寫出獨創(chuàng)性的文章。教師應鼓勵學生把表達內心世界的欲望作為最根本的寫作欲望,并且加以很好地保護。
由此看來,精心設置學生最關注的或最感興趣的話題為作文題,讓他們寫出自己的經(jīng)歷,表述自己感受到的和想象到的事物,這是學生個性揚帆的關鍵。
二、巧啟探究,開拓個性
作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指導學生掌握自由寫作的本領,啟發(fā)探究能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fā)揮,思維獨特,視野開闊,角度創(chuàng)新,構思靈巧,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寫作的機會,并給予恰當?shù)膯l(fā)引導,與學生一起審題、搜集材料、探究寫作方案。在整個寫作過程中,教師是客體,學生是主體。在學生從失敗到成功的嘗試過程中,教師的最大作用就在于調動和保持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對于同一個作文題目,學生愿意怎樣寫、寫什么,應該有學生自己決定,教師不能強求千篇一律,更不能憑主觀的感受與所謂的標準去衡量學生,以致挫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誠然,作文同其它作業(yè)相比,它所要求的智力活動無疑要復雜得多,這也許是很多人懼怕作文的癥結之所在。教師的啟發(fā)探究應以“求異”為主,鼓勵學生在文章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上盡量“求異”,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見,抒發(fā)自己的真切感受。這里,我們可從一位教師的作文輔導課得到啟示:
師:同學們,今天兩節(jié)課要求大家寫一篇作文,題目由大家共同來擬。大家先思考一個作文題:以“良師”為題,寫一篇800字左有的文章。如果你寫這篇文章,你準備寫誰呢?(先后有3位同學回答,對象均為幼兒園、中小學的老師)剛才大家的回答都被一個“框框”框死了,這個“框框”是什么呢?(學生議論紛紛)一一都是寫人!下面請欣賞一篇以物為師的佳作,題目叫《我心中有一群大雁》:
秋天一群大雁向南飛去,春天一群大雁又向北飛回。它們的隊伍,一會兒組成一字形,一會兒組成人字形,它們在頭雁的帶領下,比肩接踵地排成雁陣,向著共同的目標飛去。我把團結互助的大雁視為良師。……
師:這篇文章的作者對“良師”這一題目有著全新的感悟。生活中,通過暗示間接地教育你的事物是不是還有很多呢?看看我們周圍,你發(fā)現(xiàn)了嗎?
生A:黑板是良師,它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漆成一身黑色,為的是能清楚地襯托出粉筆字的潔白。
生B:橡皮是良師,它寧可承受著磨礪身軀的痛苦,但決不放過白紙上一絲一毫的錯誤。
生C:翠竹是良師,它堅韌不拔,總是努力向上,充滿生命活力。
其他學生爭先恐后:結網(wǎng)的蜘蛛不愿放棄是良師,辛勤釀作的蜜蜂是良師,掃把是良師,粉筆是良師……
看,這樣的啟發(fā)探究簡直似酒如茶,讓人浮想翩翩、回味無窮,它在開拓學生個性、注釋求異創(chuàng)新上體現(xiàn)了重要的價值意義。只要學生的文章能符合題目的要求,至于表現(xiàn)形式則應千姿百態(tài),如寓言體、童話體、日記體、散文體等,這樣,學生的個人特點及完整的個性就能夠得以充分的發(fā)揮。教師只要認真發(fā)現(xiàn),學生習作中總有一些屬于他自己閃光的東西,這些東西往往正是與眾不同的個性所在。由此,我覺得教師的啟發(fā)探究不只是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探究結論,給方法以利發(fā)現(xiàn)、研究,導學生多些新奇創(chuàng)造感,給學生多點拔、多直觀、多啟發(fā)、多鼓勵,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動口,老師在輔導時應少廢話、少替代、少包攬、少埋怨,允許學生標新立異,允許學生“想人非非”。
三、巧導練筆,放飛個性
新課標強調注重語文應用、審美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fā)展。在倡導個性化、人本化教育的今天,中學作文教學應對各種體裁都進行練習,練好基本文體,并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和興趣,引導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和專長,實現(xiàn)寫作的個性化。記得有位名家這樣說過:“鮮活的學生思維是智慧激蕩的搖籃。”而課外練筆便是激活學生思維的良好土壤,它以清新的格調、瀟灑的思維、靈活的運作獨放異彩,它又以大膽“放腦”,讓學生的寫作思維白由馳騁,逐漸成為中學作文教學的“特區(qū)”而倍受青睞。這是因為課外練筆有其隨意性,表現(xiàn)在練筆過程中,寫作的思維不受來白于他人的指令、任務和約束的限制,不受題材、時空的捆縛,也不必受文章結構形式的制約。課外練筆還有其跳躍性,寫作過程中主體、寫作行為不受一時一地或一事一人的限制,且大都表現(xiàn)出對生活片斷或人物片斷的描寫、偶發(fā)的聯(lián)想,生活中非連貫性或非目標的思考等。此外,課外練筆抒寫的是真情實感,強調個性特色,鼓勵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它可以讓寫作更真實,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為材料真,二為感情真。材料真,要求學生寫真人真事、所見所聞;感情真,就要求學生情有所依,思有所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