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到底應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標,是不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標?我們認為不是。主要的目標應是:通過課堂學習,激發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學、有興趣地學;使學生接受多方面的情感教育,如審美能力、環保意識、合作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等;使學生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在知識、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成了備受關注的問題。很多專家和教師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如任務驅動法、白主學習法、協作學習法和建構主義學習模式等。課堂教學是學好每門課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信息技術課以前稱為微機課或電腦課,大多為校本課程,課堂教學的隨意性較大。通過在實踐中摸索,比較、汲取別人的先進經驗,我采取了如下的方法進行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任務驅動法
這是被廣泛用于信息技術課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很有實效的方法,把教學內容設計在一個個實際任務中,教學過程變成教師帶領學生在計算機上完成實際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新的知識。對于應用軟件的使用,不是單純地講解菜單和命令的使用,那樣的話,會出現教師講你的,學生玩我的現象,導致授課效率很低。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后,可以把學生的角色從“讓我學”變成了“我要學”。例如,在Word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欣賞一些上一批學生制作的精美的電子小報作品,學生觀賞后都非常的羨慕,然后我告訴他們,只要他們認真的學習都能制作出這樣的小報,甚至比這些還要漂亮,好奇心促使學生們興致勃勃,這樣在每節課上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練、比、聽。只要選擇合適的任務作為驅動,教學效果是很顯著的。
二、任務分解法
小學生年齡較小,白控能力較差,時間一長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為此,我在選擇任務時,將大的任務分割成許多的小任務,每一個小任務再分解成若十個知識點,每次課講解一個小任務中的一個知識點,馬上動手進行訓練,以增強趣味性,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另外對于一些比較枯燥的內容,也不適合安排很大的任務,需把任務分割到每一節課中長期訓練。如指法訓練。例如:制作藝術字一節課我是這樣安排的,先安排3分鐘的英文指法訓練,接著安排5分鐘的藝術字的制作內容講解,10分鐘的制作藝術字的實踐訓練。在訓練中注意個別提問,讓學生的思路始終跟著教師的授課內容走。再安排10分鐘的創作比賽,5分鐘的評一評,看誰學得好、做得對。最后的幾分鐘時間,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生動形象地講解一些計算機基礎知識,沒置幾個小問題,留待下次課前搶答,對每一個知識點,每一次講得雖少,但日子久了,積少成多,知識的聚集就越來越多。
三、愉快教學法
眾所周知,指法訓練是一項機械、枯燥的教學內容,可作為一項“一朝學會終身受益”的基本技能,不學又不行,如何進行教學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創設一種愉快的環境,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練中學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首先對照實物讓學生認識鍵盤,并利用大屏幕投影儀講解鍵位及指法要求,接下來借助游戲軟件進行鍵盤字母游戲,通過幾次游戲,學生很快就能記住指法與鍵位,然后馬上進入實際訓練,在開始階段,不要求速度,只要求準確,在采用的訓練軟件中增加背景音樂和動面效果,力爭將枯燥的訓練變得形象生動一些。另外,在訓練中要加強巡視,注意糾正不規范的操作。
指法訓練是必須長期堅持的,經過短期的訓練后,必須將這個任務分解到每一次的課堂上,在課前集中訓練3~4分鐘上,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養成良好的鍵盤操作習慣。
四、逐步講解法
在信息技術的學習內容上,不是每一個內容都是學生感興趣的,也不是每個班的學生操作能力都很強。針對學生不感興趣的內容以及學生能力整體較差的班級我常采用逐步講解法進行教學,即教師說一步或演示一步,學生跟著做一步,老師巡視幫助個別學生,最后學生或和教師共同歸納出操作的步驟。
五、“兵教兵”合作法
上機實踐是信息技術課的一項重要內容,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有基礎的學生已經掌握了課堂知識,能自由操作,而無基礎的學生卻接受起來較困難,不會操作。有基礎的學生在學習時表現出容易開小差、不認真聽講,而無基礎的學生卻因為老師輔導不過來而得不到很好的練習。這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怎樣解決這個矛盾呢?我想到了洋思經驗中的“兵教兵”。“兵教兵”就是讓掌握了課堂知識的學生來輔導還沒有完全掌握課堂知識的學生。
我是這樣來運用的。例如教學畫圖的“保存”這一內容時,很多學生接受起來很難,但有基礎的學生或者已經學會的學生卻早就掌握。于是,我先進行統一講解,然后讓已經掌握的學生“分組包十”,一人負責一個小組來輔導其他學生。要求他們在輔導的過程中要具體、耐心,講解要慢、清楚。而我則巡視、抽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后讓“小老師”匯報一下輔導的情況,我再提出一些指導建議。
通過這種方式,我明顯感覺到學生一般都能掌握當堂所教知識。既鍛煉了優生的表達、交流能力,又使差生很快掌握了知識。
六、分層施教,適時獎勵法
現代教育承認個體的差異,對不同水平的孩子,實施分層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以每一個學生的現有水平為起點,制定不同的目標,對程度高的同學設立較高的標準,而對程度差的同學,則降低標準要求,指導他們單項訓練。強調不管是誰,只要能達到目標,次次有進步就給予一定的肯定。對于進步較大的同學,適時給予在機房開放時間內玩益智游戲的獎勵,用玩這個手段,達到促進練的目的,使在多數同學都能在各自不同的基礎上有提高,促進了全體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