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成長的因素包括內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其中外部要素包括教師的工作環境、工作任務和單位的培訓機制;內部要素包括個人的性格特征、學習習慣以及自我發展的需求和理想。幼兒園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外部因素尤為重要,特別是幼兒園的政策制度、領導水平和人際氛圍、教師評價方式和運行機制等。白主閱讀學習、聽專家報告、同行交流研討、各種短期培訓、學歷進修等都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一、幼兒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的問題
(一)教師對幼兒教育職業的適應不良
它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角色轉換的適應不良;(2)能力不足;(3)人際關系協調能力差。
(二)幼兒教師對幼教職業的倦怠
幼兒教師的工作是一種助人行為,需要面臨和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這是一種經受壓力最多的職業之一。教師職業倦怠是指教師個體因長期未能有效地緩解工作壓力,或妥善應付工作中的挫折,處理各種矛盾沖突而導致的身心疲憊的狀態。
它表現為:(1)長期情緒上的倦怠感,表現為精疲力竭,易怒無助,對生活和工作冷漠悲觀;(2)人格方面,明顯表現為對幼兒的拒絕接納,工作常感到力不從心,低效或無效,他們不再有探索的熱情與活力,很少投入精力去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這一階段,應對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援、協助、輔導和培訓。
二、幼兒教師對職業的適應不良及職業倦怠的原因
筆者經過與多名在職幼兒教師訪談交流,發現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主要原因有:
(一)職業價值觀與職業信念缺失
很多幼兒教師主要是受到他人的影響而選擇幼兒教師職業的。進入幼教崗位后,仍有不少人把這個職業僅僅作為一種謀生手段,未能付出 足夠的熱情和精力。存在著嚴重的不適應,不能認同幼兒教師職業的崇高價值,對未來發展缺乏堅定的信念,因而,直接導致他們的崗位定向不明確。很多人懷著無可奈何的心態走上教師崗位,一遇到適當機會或某種誘因,或是遇到挫折與困難,就會發生動搖,甚至改變其職業選擇,另謀他就。
(二)工作任務繁重,精神壓力大
與其它教師相比,幼兒教師不僅要付出大量的腦力勞動,還需要進行大量的體力勞動。幼兒教師既要保證幼兒的身心健康,又要承擔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既要布置環境,又要準備教具;既要搞好家園合作,又要參加科研T作,工作量已經遠遠超出了教師的精力和能力范圍。有調查表明,我國幼兒教師人均日勞動時間為10.06小時,比其他崗位的一般職 工日平均勞動時間多出2.01 小時,但睡眠時間卻比一般職工日平均少1.92小時。這些工作又多是瑣碎而重復的,最重要的是有很多工作并不是幼兒教師職責范圍內的或者對于教師成長并無多大裨益的,例如某些為應付上級檢查的工作。很容易造成幼兒教師帶著情緒上班,長期如此,則很容易造成職業倦怠。
(三)社會認同度不高,自我價值得不到實現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已經越來越認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對幼兒教育的關注和投人也越來越多。但是與之不相稱的是,人們對幼兒教師的態度并沒有相應的轉變。在一般人的觀念里:“幼兒教師就是帶帶孩子,唱唱歌跳跳舞,不需要什么文化,很輕松。”事實上,我國幼兒教師的素質已經普遍得到了提高:基本上為中專學歷,大專學歷幼兒教師也大有人在,本科生進幼兒園也不再是稀奇的事情。除此之外,社會并沒有看到幼兒教師艱辛的付出。“幼兒園阿姨”的稱呼就是社會對幼兒教師職業偏見的直接表現。僅從實際回報來講,在我國,無論哪個地區,幼兒教師的薪水都是同層次里較低的。
(四)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
從心心理上講,個人的人格、氣質等心理特征是在遺傳、成長和環境、教育等各種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因此每個人的心理狀況、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幼兒教師面對工作任務的狀態也不相同。按照現代氣質學說可以將氣質分為四種典型的類型。
三、對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建議
要使幼兒教師熱愛本職工作,需要教師、幼兒園以及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
(一)加強教育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首先,幼兒園應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規范教師培訓管理制度,按教師的學歷、年齡、業務水平、工作能力、實踐經驗,分層提出培訓目標。其次發揮現有教師的潛能,盤活存量,通過外出 學習、教學觀摩等方式,加快優秀教師的成長,形成名師促名園,名園出名師的良性循環。再次,應該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提高學歷層次的進修,使其理論水平得到提高。在教學實踐中,可以要求教師互相聽課、說課,特別是對年輕教師要給任務,壓擔子,提出“一年像樣,二年出樣,三年榜樣”的工作要求,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二)幼兒教師要提高自我十預、自我調節能力
職業倦怠是個體在精力過度消耗狀態下的表現。應對職業倦怠,首先在于作為主體的幼兒教師自身的十預和調節。自我十預主要可以采用心理轉移的方法:首先幼兒教師應該正視它,認識到職業倦怠只是人人都可能體會到的正常心理現象,繼而能夠用合理的方式宣泄與調節,例如唱歌、運動等,獲得心理平衡;然后積極地面對工作情況,找出解決問
題的辦法;最后加強自己對職業的熱愛,做到真的熱愛孩子、熱愛工作、熱愛幼兒園。此外,培養業余愛好,加強白身修養,提高生活質量是對職業倦怠最好的調節手段。
(三)幼兒園要科學管理,營造輕松工作氛圍
幼兒教師最大的壓力來自園所工作,目前幼兒園里一些不合理的規定和分工更是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重要“導火索”,要解決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問題,幼兒園領導必須真正關心一線教師,多用換位思考方法體諒幼兒教師工作的艱難;科學地管理,對幼兒教師的任務作出明確的分工,并及時給予反饋:對任務完成較好的教師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為任務完成欠好的教師歸因和指導,使教師之間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關系。營造輕松和諧的工作氛圍,使幼兒教師在工作中釋放自己的才智,挖掘自己的潛力,在幼教園地里充分體現出自己的價值。
(四)社會要加強支持,正確評價幼兒教師
幼兒教育是關系國家發展和社會素質的重要事情,需要全社會的關懷。幼兒教師作為個體人也是處于各種社會關系之中,解決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所有人的關心和支持。只有全社會樹立正確的幼兒教師觀,認識到幼兒教師的價值,充分理解、尊重幼兒教師,國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幼兒教師的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在制定相關法規時維護幼兒教師權益,使幼兒教師真正感受到自己為社會所尊重,才能夠從根源上減少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