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消化系統的器官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
2.了解消化系統中消化道的組成及功能。
3.了解各消化腺的種類、分布及主要功能。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識圖直觀認識消化系統的組成及名稱。
2.分析食物進入消化系統后營養物質的變化,引導學生了解消化腺的功能及種類。
3.分析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酶的特性,結合各消化器官的功能,說出與消化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認同消化系統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特點。
二、教學重點
1.消化系統的各器官的位置。
2.消化腺種類、分布和主要功能。
3.口腔、胃、小腸的結構和相對應消化液的初步消化作用。
三、教學難點
1.消化腺種類、分布和主要功能。
2.口腔、胃、小腸的結構和相對應消化液的初步消化作用。
四、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這是一袋加酶洗衣粉,大家都知道這種洗衣粉能夠很好的去除衣物的污漬,同學們是否知道這種洗衣粉為什么有如此功效嗎?(學生討論,歸納:可能是加酶的緣故。)
師:其實,我們消化液中也有酶,對消化食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習本節知識,將會明白是為什么?
(一)消化系統的組成及功能(板書)
課件出示示意圖,引導學生認識各部分結構名稱和功能。
現在請同學們一起來分析,我們吃蘋果進入消化系統迷宮后,都經過了哪些路線?
(學生討論交流)課件展示:
師生歸納:口腔一咽一食管一胃一小腸一大腸一肛門(板書消化道的組成)
師:大家可以看到,這蘋果經過的通道,也就是食物消化經過的通道,我們稱之為消化道。也就是說消化道是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組成。下面一起來討論這一問題: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進入消化道后,哪些是大分子物質,哪些是小分子物質?
(學生根據上一節學習內容,歸納總結:糖類、脂肪、蛋白質是大分子物質,水、維生素、無機鹽是小分子物質)
課件出示:
師:小分子營養物質很容易被人體直接吸收利用,例如:上一節體育課后,會感覺口渴,及時喝一杯水會有解渴的感覺,說明水很快被你身體吸收利用了,也就是說,像這類小分子物質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和利用。那食物中所有的營養物質是否都能被人體直接吸收嗎?
生:不是都能。
師:很好,不是都能。像糖類、脂肪、蛋白質大分子物質是不可以被人體直接吸收的。
課件出示:消化示意圖
師:左側的圖相當于糖類等大分子物質,只有將蛋白質等這些大分子物質,在消化道中經過消化,分解成能溶解于水的小分子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消化過程。
課件出示:消化的概念及消化方式(板書)
(學生總結:食物在消化道內分解成可吸收的營養物質過程稱為消化。)
師:消化有兩種方式: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什么是物理性消化呢?(學生討論交流)
師生歸納: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腸胃的蠕動。
師:什么是化學性消化?
歸納:食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消化的過程。
師:食物要在消化酶作用下分解消化,那么消化酶是“誰”提供的呢?(引出消化系統的另一重要結構——消化腺)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我們的消化腺吧!
課件出示消化腺示意圖:
師:唾液腺:分泌唾液,通過導管進人口腔;
胃腺:分泌胃液,進入胃中;
胰腺:分泌胰液,通過導管進入十二指腸(十二指腸是小腸的起始部位),最終流入小腸;
肝臟和膽囊:肝臟分泌膽汁,膽汁儲存在膽囊中,經導管進入十二指腸,最終流人小腸,大家說肝和膽如此關系密切,用個什么成語來形容呢?(肝膽相照)
好,下面我們一起來對消化腺進行分類,根據它們的位置可以分外消化腺和內消化腺,哪些屬于外消化腺,哪些屬于內消化腺呢?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進行歸納)
課件出示:外消化腺:唾液腺、胰腺、肝臟;內消化腺:腸腺、胃腺。
(二)認識三大營養物質在人體內的消化(板書)
1.哪種營養物質在口腔中被消化?
(學生回答:淀粉)
師:同學們很棒,在人的口腔中淀粉最容易被消化,通過牙齒的咀嚼、舌得攪拌將食物磨碎,與唾液混合(物理性消化),促使化學性消化的發生。
(板書):唾液淀粉酶
部分淀粉→麥芽糖
2.哪種營養物質在胃中被消化?
(學生回答:蛋白質)
師:沒錯,通過胃的蠕動進一步磨碎食物,使食物與胃液混合,形成食糜(物理性消化),以促進化學性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