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立群是亞投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候任行長,曾擔任過財政部副部長、亞洲開發銀行高級官員等職務,正是他的遠交近攻、縱橫捭闔,使得歐洲多國爭先恐后地投入亞投行的懷抱。英國BBC稱贊他是少見的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
虎父無犬女。金立群還用獨到的家教理念培養出精英女兒,他的女兒金刻羽33歲就已成為英國頂尖學府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終身經濟學教授,并入選“2014年全球青年領袖”。
父女都是莎士比亞迷
1983年,金刻羽來到人世,34歲的金立群升格為父親,對天使般的女兒十分珍愛。金立群欣慰地發現,女兒從小就透著靈氣,而且語言天賦超強。
金立群從小就十分喜愛英文,可惜中學只讀了一年,便下鄉成了一名知青。一天的繁重勞動之后,回到簡陋的草棚里,捧讀《莎士比亞全集》是內心苦悶的金立群唯一的安慰。靠著一套英文版的莎士比亞原著,金立群度過了十年“文革”。
高考恢復后,金立群以出色的成績考入北京外國語學院,師從王佐良、許國璋兩位大師,主修英美文學。4年間,他的英文功力突飛猛進,并被恩師推薦到財政部工作。
女兒出生時,在財政部外事財務司任副處長的金立群經常與外籍朋友打交道,一口流利的英文使得他游刃有余。金立群認為,具備國際視野的人才,首先要能熟練地講幾門外語。在這方面,他和妻子達成共識,首先要培養女兒的英文基礎,為她將來走出去成為外向型人才打好基礎。
3歲是嬰兒的語言成型期,為了給女兒營造一個濃濃的英語氛圍,金立群在家里經常放英文原版磁帶。晚上,女兒睡覺前,他輪流使用中、英文給女兒講寓言故事,用英語給女兒道晚安。有時,他到外籍朋友家做客,也會帶上女兒,并鼓勵女兒開口說英語。有時,他會騎車帶著女兒到外國語大學等高校外語島,讓女兒去感受學習英語的氛圍。
有了良好的啟蒙教育,金刻羽的口語很快就有模有樣了。1994年秋,金刻羽入讀人大附中,書包里隨身帶著莎士比亞原著,自習時間也打開閱讀,有疑惑的地方記下來,回到家里與爸爸探討。金刻羽在學習間隙把《莎士比亞全集》通讀了一遍,個別章節也能像爸爸那樣出口能誦。
教會女兒如何“擠”時間
1997年,金刻羽以哈瑞斯曼高中總分第一的成績畢業,并獲得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
進入這所培養出33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7名美國總統的世界著名大學,金刻羽感到興奮的同時,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壓力。哈佛的本科生,每學期至少要選修4門主要課程,4年之內修滿32門課并通過考試,才可以畢業。一般而言,學校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前兩年完成核心課程的學習,第三年開始進入主修專業課程的學習。只有最聰明的天才學生可以在兩三年內讀完這32門課,一般的學生僅應付4門課就已經忙得頭昏腦漲了。
得知女兒的學制和課程安排,當時已擔任財政部長助理的金立群鼓勵女兒說,憑你的天賦,這些課程應該不成問題。爸爸最想建議你的是,一定要學會合理利用時間。上帝是公平的,分配給每個人均等的時間,只有合理利用時間的人,才會讓自己的人生增值。
金立群對女兒說,他的很多文章,大都是在飛機、火車、酒店里寫的。出差時,只要有時間,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在時間的分配和管理上,金立群很同意魯迅先生那句話:時間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擠,總會是有的。一個人一天能比別人多“擠”出一個小時學習,時間上差別不大,但當你以10年的跨度來看,差別是相當大的。會合理利用時間、并“擠”時間學習的人,每一天都會過得很有意義。
父親關于時間的妙論給了金刻羽很大啟發。在哈佛學習期間,她把自己的時間分成很多塊,每一塊都有自己的學習安排。起床后,利用刷牙洗漱的時間,她放視聽資料,關注一下當天新聞;衛生間里,她能讀上千字的短文;餐廳用餐的時候,她利用排隊間隙,能看上幾頁書。
由于金刻羽善于管理、利用自己的時間,在充滿殘酷學習氣氛的哈佛,她只用兩年就修完了所有的本科課程,25歲獲得了經濟學博士。
鼓勵女兒以批判的眼光讀書
金立群和妻子一直提倡開放式的教育,讓女兒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女兒3歲以后,金立群讓妻子帶著女兒去試聽音樂課,讓女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
除了音樂,金刻羽還鼓勵女兒多運動,并帶著她游泳、打網球。金立群向女兒灌輸這樣的思想:喜歡讀書并不是死讀書,應該保持多方面的愛好,做一個有趣的人。
金立群愛讀書,在他的書架上,除了經濟和金融方面的書籍,其他全是中國的古典文學以及哲學,《紅樓夢》的所有版本他的書架上都有。金立群讀書奉行兩條原則,第一條,愛讀書并不意味著什么書都拿來看,上他書架的書,必須具有永久的價值;第二,要以批判的眼光來讀書。唯書、唯上,這是中國人很容易犯的錯誤,讀書就要不斷挑戰,不斷提出問題。
在讀書方面,金立群獨特的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女兒。在家的時候,他經常和女兒一起讀書,討論各種問題。金刻羽小學的時候,爸爸就經常和她討論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金刻羽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畢業以后,應聘到了英國頂尖高校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任教,邊授課邊進行研究。金立群此時擔任中投公司監事長,并兼任財政部科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父女倆經常就經濟問題進行交流,有些地方,金立群還向女兒虛心求教。
在業內傳為佳話的是,2012年,金立群和女兒聯名在倫敦《金融時報》發表了《歐洲應向亞洲取經》的文章,批評歐洲各國只會沒完沒了地爭吵,建議他們向亞洲學習務實的精神。這篇文章一時在海外引起了不小轟動。
由于在學術和教學上取得的成就,33歲的金刻羽已成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宏觀經濟學終身教授,對于這么一個杰出的女兒,金立群非常驕傲。盡管很少當面對女兒表達過贊許,但金立群在他老友的一本書的序言里提及女兒時,字里行間滿是自豪。而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金刻羽對父親也充溢著滿滿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