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女性的發展有利于維護社會和諧,并且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女大學生作為女性群體中的知識群體,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本文將從性別的視角出發,通過分析女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來了解高校女大學生當前的心理狀況,為高校有效開展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女大學生;性別視角;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B844.2文獻標識碼:B
1.性別視角下高校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性別視角是對男女不平等現象的一種科學定義,它并不是由男女之間生理上的差異所決定的,而是由社會、文化、環境等后天因素所決定的。科學研究表明,當代高校女大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健康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新生適應問題。新生入學較為常見的是適應環境的問題,尤其是剛入學的女大學生,她們的適應能力明顯較弱。在大學校園中人際關系、生活環境、學習模式等不同方面都發生了一定的轉變,使得女大學生在心理上會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壓力。
(2)人際交往問題。相較于中學階段的人際交往,大學階段的更復雜。由于大多數女生在情感方面表現得非常細膩,并且在人際交往方面缺乏一定的技巧,使得女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總會面臨一些挫折。如果在交往過程中出現沖突,往往會使她們在心理上感到一定的壓力,從而影響其心理健康。
(3)就業市場問題。社會上大部分用人單位都會存在一定的性別歧視,而高校女大學生自身存在的任性、嬌氣、依賴等弱點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就業競爭力。尤其是在臨近畢業之際,不被市場所認同的心理壓力將會更加明顯,工作的選擇、專業與崗位是否對口,都會成為高校女大學生的心理困擾。并且女生大多是理想主義者,對自己的定位通常會缺乏相對的客觀性,一旦沒有達到自己預計的目標,就會產生沮喪、失落等消極情緒。
(4)情感戀愛問題。情感戀愛問題在當代大學生中非常普遍。高校的女大學生在戀愛中會缺乏相對理性的思考,時常會產生憤怒與失望的消極情緒,這給她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2.高校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1)把握高校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點。針對高校女大學生所進行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應當分年級、分問題、分類別、分層次,采用不同的方式。①要有普遍性。高校在心理健康方面開展的教育工作其重點應當是面向全校學生開展具有普遍性的心理教育。通過心理教育課程的開設,向高校女大學生普及心理知識,并傳授一些心理調節的方法,使高校女大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調控的技巧;②要有針對性。高校女大學生的年級不同,所產生的心理問題也會有所不同,因此高校心理教育課需要具備一定的針對性;③要有綜合性。采用團體和單獨咨詢相結合的模式,對學習、生活等方面出現問題的高校女大學生采用單獨心理咨詢的模式,對團體之間出現矛盾等問題的女大學生團體采用團體咨詢的模式;④要有特殊性。從性別視角下考慮,對高校女大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可以單獨開設女性心理健康方面的輔導課程,以選修課的方式幫助高校女大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并且幫助她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戀愛觀。
(2)加強針對高校女大學生自身特點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對高校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應當針對其自身的特點,并研究其在發展過程中的心理規律以及特點。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課程以及心理咨詢機構應當從性別視角來展開心理輔導工作,并結合高校女大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她們的心理發展過程中的特點以及規律,為她們提供適當的心理輔導咨詢服務。
(3)發揮社會、家庭以及學校各方的作用。處理好高校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應當是社會、家庭以及學校各方共同承擔的責任。學校方面,從性別視角方面考慮,要加強高校校園中的性別教育以及文化建設,營造健康向上的生活學習氛圍;家庭方面,和諧的家庭環境有利于高校女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性格;社會方面,要加強法制建設,營造適合高校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因此,只有社會、家庭以及學校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為高校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何玉桃.性別視角下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初探[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2,(3).
[2]鄭朝琳.社會性別視角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以S女生案例為例[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