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教學法是新時期教育改革的教學方式,小學“品德與生活”課不同于其他文化課,要保證學習的有效性,需要小學生對該知識產生興趣。教師應充分認識這一點,并根據教材內容創建合適的實踐活動。本文闡述興趣教學法的主要途徑,研究它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課中的應用方法。
關鍵詞:興趣教學法;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B
一、興趣教學法的主要途徑
1.注重興趣的屬性與特點
興趣是人們在情感上的體驗,與娛樂形式不同,它是在實踐中對事物的積極探索與改造,具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根據時間的長短,可以分為短時興趣、穩定興趣。小學生對知識產生的興趣,一般是短時興趣,有興趣分化現象,容易轉移,對知識的理解也能擴大范圍。
同時,興趣還具有深刻性與自覺性特點,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分析學生的實際變化,利用情境式的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知識進行引導,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使他們能更集中地對問題進行思考。
2.掌握語言的內化過程
語言內化主要將詞語符號、相關的表象網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綜合編碼。教師要在這種教學形式下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要利用先進的教學設施以及多樣化的手段,將抽象性的概念聯系在一起,因為學生不易理解抽象性知識,教師就要針對各個主體,將抽象知識進行轉化。所以,教師要將知識語言進行內化,通過情境與知識的融合,掌握興趣教學法的主要特點,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主要方向,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興趣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中的應用
1.直觀性的教學手段
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利用直觀性的教學手段,不僅能提高學生興趣,還能使學生形成直觀印象。
例如,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學習“祖國媽媽,我愛你”一課時,針對課本知識,讓學生了解“我們的國慶節”“祖國媽媽在我們的心中”產生的積極情感和偉大的愛國精神。教師利用新媒體,將國慶慶典、歷史發展以及民族的復興發展進行展示,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2.語言技巧的運用
(1)幽默語言的運用。幽默性的語言是在嚴肅與趣味之間形成的平衡趨勢,能影響我們的身心發展和對周圍事物的認識。教師將幽默語言運用于小學“品德與生活”嚴肅的課堂中,能提高教學趣味性和課堂生動性。
例如,根據小學“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內容,學習“我的一天”,教師可以舉出自己一天的趣味生活,并吸引學生闡述自己一天的趣事,從而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
(2)歌曲語言的運用。運用歌曲語言,不僅能夠使學生鞏固知識,并提升學生的綜合練習水平,還能利用想象空間,擴展學生思路,并改善課堂氣氛。
在小學“品德與生活”三年級上冊,學習“家庭、學校和社區”單元中的“我愛我的家”一課,教師就可以找出相關歌曲進行播放,使學生根據對歌詞的理解抒發個人情感。
(3)游戲的運用。游戲是針對小學生實施教學的主要的應用手段,也是合群性活動的表現。通過游戲活動,可以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與學習自信,還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例如,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學習“我與規則做朋友”一課,教師可以建立一定的游戲規則,使學生根據相關規則開展游戲活動。活動中不僅要保證游戲的有效性,還要使學生掌握遵守游戲規則的意義。
3.情景式的教學手段
情景式教學手段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使學生針對教學內容進行反復訓練。
例如,學習“學看平面圖”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平面圖的過程,讓學生分析平面圖的主要特性,并能在生活與實踐中找到正確方向。
從以上對興趣教學法的研究與分析可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并能利用合適的方法實施教學,無論在哪種教學環節,只要將“趣”字運用好,就能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孫 娟.角色扮演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教學參考,2013,(36):73-74.
[2]步揚健.小學品德課堂中情境創設的思考[J].才智,2015,(6).
[3]向群木.談游戲化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