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先學后教”的課堂教學模式,強調的是以學生的自學成為一堂課的起點,每堂課教師不先講,先讓學生自學。在進行“先學后教”的改革過程中,筆者遇到了許多困惑,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摸索、嘗試,并解決了以上問題。
關鍵詞:先學后教;教師主導;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C
“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是對傳統的“先教后學、課后作業”教學模式的顛覆性改革。本學期,筆者有幸成為“先學后教”課堂教學改革的試驗教師,在試驗中積極探索讓學生“先自主學習、后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嘗試,筆者發現了“先學后教”課堂教學模式容易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方法。
一、課堂學生交流討論次數過多
筆者嘗試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時,將課堂中的問題全部交給學生自己去解決,若出現問題,就開放課堂讓學生交流討論。可沒想到一討論就沒完沒了,下課鈴已經拉響,學生討論還沒結束,當然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也沒能完成。
對策:課前鉆研教材,將重難點分層,做到適度討論。
無論教學觀念如何更新,深入鉆研教材是永恒的要求。教師要將教材重難點分為幾個層次:①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后能夠解決的問題;②學生需要通過小組討論才能解決的問題;③ 學生需要通過全班交流、教師指導才能解決的問題。
第一層次的問題在課堂上留給學生自己獨立解決,第二層次的問題放在小組合作環節中進行,第三層次的問題通過全班討論交流后再解決。這樣,在上課時,就可以將第一層次的問題交給學生自己獨立解決,省出時間讓學生合作討論解決第二、三層次的問題。不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看到問題就討論。
二、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出現了“旁觀者現象”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好學生發言機會多,代表小組匯報的現象多,是合作學習中的“語霸”。長此以往,另一部分學生就作為“旁觀者”,冷眼旁觀;同時出現放任自流的現象,不容易發現學生開小差,只關注小組的學習結果,不關注學習過程和個人的學習情況等。
對策: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適當加以引導。
在合作學習交流之前,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后,再進行合作學習,避免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時出現“旁觀者效應”。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往往還不足,可使學生把想法記錄下來,理清思路,在交流時會更加流暢。例如,在新授“乘法分配律”時,筆者先出示了三組混合運算題,要求學生計算,并提出了三個要求。
①(40 + 4)×25
40×25 + 4×25
② 42×(64 + 36)
42×64 + 42×36
③(30 + 8)×5
30×5 + 8×5
要求:(1)計算①、②兩組算式各等于多少。
(2)說一說每組兩個算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么?寫下來。
這三組題是曾經學習過的混合運算的內容,但是又與這節課的內容相關。學生做完以后發現每組兩個式子結果相等,對這樣的式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再要求學生比較每組兩個式子的異同點,大部分學生也會從數字、運算符號以及運算順序來說。最后,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的發現。這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前面兩問為這道問題做了一些鋪墊,學生只要稍加思考,就能有自己的答案。
三、合作學習效率低,自主學習動力不夠
合作學習時,學生有時候圍繞一個問題討論來討論去,卻沒有結論。因為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往往詞不達意,不能完整表達語意。
對策:適時引導,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
當學生能理解知識,但是由于語言貧乏無法正確地表述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概括;當學生出現知識性錯誤時, 教師要及時地正確引導;當學生的意見有可取之處但有個別小錯時,教師要予以包容;當學生有獨到的見解時,要及時予以鼓勵。教師的積極評價能讓學生樹立起自主學習的信心,更快地適應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余 琴.重唱老調:談“鉆研教材”[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5,(2):17-19.
[2]張國成,林新堤.中學課堂教學減負增效的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06,(4):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