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大學教育已從精英式教育轉化成大眾式教育,因此,應加快推動我國高校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指導進程,引導大學生樹立全面發展理念,明確自身目標,提高綜合實踐能力,使大學生更具就業競爭力。本文對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現狀及原因進行分析,同時就如何科學有效開展學業生涯規劃提出相應對策,旨在建立體系化、專業化的指導隊伍。
關鍵詞: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7.6 文獻標識碼:A
我國高校學業生涯規劃尚處于起步階段,部分高校雖已開啟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指導或課程,但存在缺乏系統性和專業性,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缺乏主動性、規劃內容缺乏可操作性、執行過程中缺乏持續性等問題。因此,面對當今教育形勢,高校應積極有效地開設學業生涯規劃課程,幫助學生進行合理規劃,培養其綜合實踐能力,實現從學業到職業的平穩過渡。
一、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的概念
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簡稱“學業生涯規劃”,又叫“學業生涯設計”,廣義的學業生涯規劃還包含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在對自身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身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最佳的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業、職業發展效率,實現個人的可持續發展。
二、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現狀及原因問題分析
當前我國高校對大學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班級建設、黨團建設和就業指導等方面。部分院校雖已將學業生涯規劃列入日常教育管理中,但多數僅在新生入學教育期間開展,且其形式較為單一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缺乏系統化、專業化的指導體系。為了解當代大學生對學業生涯規劃的認知情況,筆者對所在高校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共發放500份問卷,回收486份。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發現,有90%的學生認為高校有必要開展學業生涯規劃,10%的學生認為學業生涯規劃沒有太大必要或完全沒必要,但僅有18%的學生認為自己能堅持落實自己制訂的學業生涯規劃。由此可見,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仍未引起高校以及在校學生的足夠重視,這直接制約了大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糾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層面
(1)對學業生涯規劃不夠重視,缺乏科學系統的指導。據筆者調查發現,目前我國多數高校對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重視程度不夠,相對較為關注的是學生的就業問題,高校內就業指導中心、就業指導課程較為完善。而對大學生的學業規劃及輔導一般集中在入學教育以及一些簡單的大課程,授課內容主要集中在生涯規劃理論及意義方面,忽略了對學生獨立個體的自我分析、職業定位和階段性評估等內容,學生普遍表示,對這種停留在表面的課程內容沒什么興趣,因此難以激發其積極主動性,更談不上實用性。而對于少數制訂了學業規劃的同學,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因為經驗的不足會出現失誤及偏差,所以指導力度的薄弱很大可能會造成學生的半途而廢。
(2)對學業生涯規劃不夠普及,缺乏專業化指導人員。據了解,當前我國高校內都未能完全普及學業生涯規劃教育,更談不上輻射中學階段。而就目前國內現行的高中教育模式及高考體制,學生在高中雖已分文理科,但對自身的性格、興趣和特長并沒有明確認識,在進入大學時存在大量盲目和被動選擇專業的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更迫切需要進行生涯規劃指導和咨詢。而高校內從事該方面指導的主要是與學生工作的相關人員,以輔導員居多。由于自身事務繁忙的以及缺乏相關專業方面的知識,輔導員老師并不能很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學業生涯規劃,國內高校專業性指導咨詢教師的匱乏問題日益凸顯,難以為每一位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工作。
2.學生層面
筆者對所帶低年級學生進行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書的指導,根據統計發現以下幾點問題。
(1)規劃不夠具體,缺乏可操作性。半數以上的學生為自己定的規劃是要參加兩個甚至多個學生社團,想以此鍛煉自己的多方面能力。但是他們對自身缺乏了解,并不清楚自己缺乏哪方面能力,因此不能明確自己想要參加何種社團。另有14%的學生將自己的未來定位為部門經理、公司總裁等,8%的學生想要考取一些跨專業的高難度專業證書。這些遠大目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短期、中期和長期規劃,而學生對此制訂的計劃不夠具體,缺乏可操作性。
(2)實踐環節薄弱,缺乏獨特性。90%以上的學生在規劃書中寫道,要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和計算機二級等級測試,更有接近百分之百的學生提到了不掛科,同時多數學生均表示要在課余時間去自習室、圖書館等地方學習。上述數據表明,學生的學業生涯規劃千篇一律,缺乏結合自身特點的規劃,也缺少與社會實踐有關的計劃,更不知該如何進行社會實踐。
三、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有效對策研究
1.合理規劃學業生涯指導內容體系
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建議高校成立專門機構,安排專職工作教師對學生進行全程化指導管理,將該項工作貫穿于整個大學期間。大一期間,引導學生了解學業生涯規劃基本內容及其重要性,使學生對所學專業、未來就業方向和自身特點有初步認知。大二期間,引導學生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同時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組織與管理能力。大三期間,幫助學生明確未來方向,如考研、考公務員、就業還是出國。大四期間,幫助學生實現自身目標,完成學業生涯規劃內容。
2.完善專業化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學業生涯規劃指導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要求從事人員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這就要求高校應對指導老師進行系統的學業生涯規劃理論和實踐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能力。同時,選聘專業指導教師,協助學工老師,組建一支理論過硬、能力強的教師團隊,幫助學生設計學業生涯規劃,掌握學生思想狀況,陪伴學生成長。另外,相關負責老師還應加強與學生家長、專業課老師的溝通、交流與互動,多角度、全方位做好學業生涯規劃的輔助工作,幫助學生及時糾正偏差,并督促學生堅持完成自己的規劃內容。
3.分類細化落實學業生涯規劃,加強課外實踐指導
由于每個學生專業知識、性格特點、家庭環境等的差異,指導教師應該讓每位學生制訂適合自己的學業生涯規劃。例如,針對家庭環境較為殷實,學業規劃不受經濟制約的城鎮學生,可以鼓勵他們選擇讀研、修雙學位或出國等。而部分農村學生可能受經濟方面條件影響,應鼓勵他們選擇課外學習、考證、實習等,以增加自己的就業籌碼,爭取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每個人的學業生涯規劃都應該分階段進行,每一年設定年度計劃,再細分為短期、中期、長期目標,將繁重或看似難以完成的目標細分,使自己在完成每階段目標時能增強自信心,降低整體難度。同時,專業指導老師要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加以改正,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樊艷麗.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指導的有效性探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3,(3).
[2]王訓兵,李曉波,王 飛.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現狀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2,(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