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適時適度開展一些歷史漫畫創(chuàng)作活動,可以讓學生興致盎然,學習起來情趣倍增,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教學效率進一步提升,使學生愛學、樂學歷史。對歷史教師而言,在教學中適當做到寓史于畫,不僅充實了歷史課堂教學,盤活了歷史教學資源,而且拓展了教學空間,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史能力,為初中歷史教學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關鍵詞:歷史;教學;教育;漫畫
中圖分類號:G633.53文獻標識碼:A
一、獨辟蹊徑,激活思維,以漫畫形式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1.漫畫與歷史的碰撞——點燃興趣的火花
將歷史與漫畫相結合,學生非常樂意把自己感興趣的事件和對人物的看法,以漫畫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因而宣傳此次活動的大型海報張貼出來后,就吸引了許多學生來了解相關情況,并且對自己的任課老師表示一定要參加該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們對活動產(chǎn)生興趣了,就會想要拿起畫筆將自己感興趣的事件、人物以漫畫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帶著這種目的,學生才會去充分了解歷史課本中曾經(jīng)學習過的感興趣的事件或人物,這樣能激發(fā)學生對歷史學習的主動性,帶動他們的求知欲。
2.漫畫與歷史的結合——激發(fā)思維的靈動
教育家贊可夫曾提出:“凡沒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求知欲和從興趣而來的東西,凡沒有經(jīng)過緊張的腦力勞動和克服困難而達到真正理解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fā)掉的。”在活動當中,學生對歷史教材中自己感興趣的事件或人物以漫畫形式詮釋,通過大膽地想,大膽地畫,大膽地表達,再現(xiàn)“火燒圓明園”“辛亥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等一幕幕歷史場景。學生們通過自己創(chuàng)作漫畫感悟歷史,不僅提高了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了對史實的記憶,還增強了審美意識、情感教育,更增強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學生創(chuàng)作歷史漫畫的過程,也是他們以自己的情感、直覺、靈性直觀地感受、體味和領悟歷史的過程,更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體現(xiàn)過程。很明顯,通過這種方式來學習歷史,學生參與活動的全過程,而不是被教師“綁著走”,因此,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二、感悟歷史,營造情境,在教學實踐中探求寓史于畫的新路徑
1.巧設場景,以漫畫導入重建歷史,不斷增強歷史教學趣味性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過去便不再回頭,后人想要認識歷史,首要任務就是要將它還原。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創(chuàng)設一個又一個相對真實的歷史情境。毫無疑問,借助漫畫形式來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使學生眼前一亮,樂于置身其中和探究解決途徑。
如講述抗美援朝戰(zhàn)爭這一課的時候,教師運用初二(3)班陳同學的參賽作品《抗美援朝 保家衛(wèi)國》,創(chuàng)設了情境:畫面中一個美國大兵渾身是傷,沮喪地埋頭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而他對面的人顯然是勝利者,名叫“中朝”,只露出了手指,在指揮著美國大兵。漫畫用PPT展現(xiàn)出來的時候,學生們很感興趣,教師再告訴大家這是初二(3)班陳同學的作品時,學生們倍感親切,一下子拉近了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距離,感覺歷史就在自己的身邊。之后,教師以這幅漫畫為背景,提出一系列問題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導入到新課,調(diào)動了課堂氣氛,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生動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2.圖史結合,活用漫畫突破重難點,進一步提升分析評價能力
初二的學生思維活躍,如果按照傳統(tǒng)形式教學,則很難真正調(diào)動他們的求知欲,也很難真正突破每一課的重難點。考慮到這個因素,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以漫畫的形式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這一課為例,列強侵華罪行是本課的一個重點。教師在講述這一知識點時,使用了題為“火燒圓明園”“趁火打劫的沙俄”兩幅漫畫作品導入新課。兩幅作品整體畫面色彩搭配搶眼,生動形象,諷刺尖刻,主題更是非常明確,一下子吸引了全班同學的注意,也激發(fā)了他們強烈的愛國情感——勿忘國恥、牢記歷史。因而,在他們思考回答問題的過程當中,本課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升華。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適當做到寓史于畫,不僅充實了歷史課堂教學,盤活了歷史教學資源,而且拓展了教學空間,為初中歷史教學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歷史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朱漢國.歷史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