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也在不斷更新和完善。深化校企合作,不斷拓寬合作模式,既是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中職學校畢業生能夠順利實現“零距離”就業的有力保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訂單培養;頂崗培養;專家指導;校外實習;教師培訓
中圖分類號:G717文獻標識碼:A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中職學校要謀求更好的發展,就必須以就業為導向,適應市場需要,面向企業,找準定位,不斷深化校企合作。
一、訂單培養
訂單培養模式即在招生前學校與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學生前兩年在校內學習,后一年到企業頂崗實習,并進行畢業設計,畢業后直接到企業就業。
訂單培養模式的特點是“招生即能就業,培養與需求相結合”。在頂崗實習中,學生不僅要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加以鞏固和應用,更要通過頂崗工作實踐使自身素質獲得全面提高。從學???,學生零距離接觸企業,進入操作技能“實戰”訓練,技能水平普遍得以提升,就業問題普遍得到解決。從企業看,增加了選拔專業技術人才的機會,急需人才可隨時得到補充,使企業的發展更有優勢。
二、定崗培養
定崗培養模式就是根據企業需求,本著互惠互利、實現雙贏的原則進行短期校企合作的模式。學校按原有的招生計劃正常招生、授課,按企業要求設置課程計劃,并按照企業要求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企業管理規范的教育。
定崗培養模式的特點是“拿來就用,上崗就合格”。這種模式更加貼近企業需求,注重了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訓練。經過針對性的訓練,學生在校期間已經將崗位工作要求和技術要求全部掌握,減少崗前培訓。
三、專家指導
專家指導模式就是學校根據市場需求確定專業發展方向,與相關行業專家、企業技術人員、職業院校相關教授共同組建“專業建設專家指導委員會”,聘請他們擔任學校專業建設和發展的顧問。
學校與專家們共同收集行業、專業發展動態信息,分析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設置與課程開發,修改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從而使培養目標更加準確,能夠更好地適應行業的發展變化。專家們還需在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方面提供指導,并為學校提供與企業相關的技術第一手資料,同時將生產實際的成功案例引入課堂教學中。通過這種合作方式,學校的教學理論與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基本實現了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同步,逐步形成產學合作一體化的局面。
四、校外實習
首先,企業掌握著最前沿的生產技術和行業發展動態,對人員的能力需求有著最為清晰的認識,而這些正是職業學校所欠缺的。其次,企業技術人員掌握著最實用的生產技術和先進的生產工藝,這也彌補了由于職業學校的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聯系不緊密而導致對生產工藝和技術更新知之甚少的不足。最后,企業擁有的大量生產設備和工作案例也將為職業學校學生技能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證。上述這些資源都是行業、企業所具有的且對職業學校的專業建設與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的寶貴財富,學校應利用好這些企業的優質資源,主動與企業聯系,進行校企合作,將企業開拓為學校的校外實習基地。
在這種模式中,人才培養目標和計劃主要由學校提出和制訂,企業根據學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應的崗位、設備等硬件條件,與學校共同完成實訓教學任務。這種“企業組織生產與學校學生實訓同步”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和“理論—實踐—驗證—總結”的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了專業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
五、教師培訓
學校定期派出教師進駐企業,按照企業員工的標準進行頂崗實習。教師在企業中深入生產第一線,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進行科技攻關,研發產品,將產教研融合為一體。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自身優勢服務企業,為相關企業舉辦新技術培訓班,培訓新上崗的專業技術人員等。這種合作形式為教師提供了更高層次的發展平臺,大大提升了教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孫妍麗,沈亞強.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問題的思考[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5):13-15.
[2]呂 雯.對校企合作體制機制的探索[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