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三階段是對各科知識緊張復習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做到高效同時具有針對性。本文首先對高三化學復習中出現的“偏差”進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應的防偏對策,希望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好化學。
關鍵詞:高三化學復習;偏差;針對性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B
一、高三化學復習中出現的“偏差”
1.機械式記憶,缺乏深層了解
高三的時候各科學習已經基本結束,開始進入緊張的復習階段。復習的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加牢固地記住基礎知識,要求學生背誦很多公式、定理等,將復習簡單地和記憶畫上等號,對如何理解知識、消化以及應用知識則不夠重視。對于復習來說,記憶不是主要方法,也不能完全達成復習的目標。在復習過程中教師應該強調培養思維能力,多給學生機會主動進行思考和應用,而不是單純的注入式復習。
2.過于重視練習,對內在知識結構的整合不足
在我國,一提到高三復習,很容易就會想到無窮無盡的題海戰術,教師希望能通過這種大量的試題練習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以及解答問題的熟練度。但是化學和英語、語文不同,在做題過程中是不會有語感形成的,化學更看重的是學生到底有沒有掌握解題方法,通過解題的過程能不能形成一個正確而完善的知識結構。一味地聯系而不去構架知識結構,這樣的復習雖然短時間內有一定效果,但是來得快,去得也快。
3.復習內容和選材不真實,偏離實際
某校一教師在帶領學生復習鋁的冶煉的時候選擇了這樣一個題目:工業上用鋁土礦(Al2O3為主,含有少量SiO2以及Fe2O3)來提取氧化鋁作為冶煉鋁的原料,然后給出了工藝流程圖,要求學生寫出其中一些原料的名稱以及過程的化學方程式。
但是實際上工業生產中對鋁土礦進行溶解使用的是NaOH溶液,而不是硫酸,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使用NaOH溶液進行溶解時,只需要對NaOH與Al2O3之間的反應進行考慮即可,因為Al2O3相比起原子晶體的SiO2來說與NaOH溶液之間會更快地產生反應,所以在工業生產的時間之內SiO2和NaOH之間的反應不需要進行考慮。而這個題目中先要使用硫酸溶解鋁土礦將SiO2濾去,然后為了濾去Fe(OH)3,還要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不僅步驟繁瑣,而且設備會受到酸的腐蝕,硫酸與Al2O3之間的反應速率也較慢。因此,工業中是不會采用這種方法進行生產的,這是一種純理論的、不真實的做法。因此高三一線教師在選擇復習題目的時候一定要從實踐性方面來考慮,做到學與用相結合。
二、防止復習出現偏差的具體措施
1.構建知識結構體系
針對學生機械式背誦化學式、題型等問題,教師在復習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有效構建起一個知識結構體系,在構建過程中不斷歸納和總結學過的知識。在開始復習之前,教師可以準備好復習提綱,并提供課堂例題給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之前就主動開始自我復習,找出其中的問題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
2.將練習題分類
復習中使用到的大量練習題可以對其進行分類,分為基礎復習題、理解應用題和綜合提高題三個層次,三個層次的問題相互配合并且以科學的比例進行搭配。在這種層級練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能力會不斷提高,同時也可以對自己的真實水平有一定了解,從而對復習的時間以及側重點進行安排。
3.找出復習的重點
高三復習時候很容易出現的一種情況,就是教師復印大量的資料發給學生,這些資料都是各種知識的大綜合,不僅沒有形成知識體系,而且貪大求全問題嚴重,將各種不同的知識塊堆積在一起。這種復習方法不僅不能起到培養能力的作用,反而會因為數量太多造成學生吃不消,自然也就考不出好成績。教師在高三復習中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自己在頭腦中有對知識點的總結和構架,結合適當的教學輔助有效進行總結和歸納,教師盲目地大綜合只會使學生心中的知識點更加混亂。
參考文獻:
[1]張陵陵.新課程理念下高三化學復習偏差現象的解決策略與反思[J].新課程(中旬),2013, (12):160-161.
[2]趙力晴.高三化學有效復習的“化靜為動”策略[J].理科考試研究, 2013,(1):60-63.
[3]王瑞強.新課程下化學高考備考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 (9):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