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不僅是孩子們快樂生活、快樂游戲的天地,也是孩子們學會交往的地方。在實際工作中,筆者進行了多種方法嘗試。第一,讓幼兒體會交往的樂趣。第二,為幼兒創造交往的機會。第三,通過語言表達學會交往。第四,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交往。第五,使幼兒在生活中學會交往。
關鍵詞:交往能力;幼兒;實踐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幼兒階段是人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幼兒學習怎樣與人相處,怎么樣看待自己,怎樣對待別人;逐步認識周圍的社會環境,內化社會行為規范;發展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在這期間幼兒會形成各種不同的態度,形成的個性品質及風格,不僅影響幼兒的生活情緒,同時影響幼兒的成長。
一、讓幼兒體會交往的樂趣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幼兒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應珍視孩子的好奇心,讓幼兒感覺到與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發幼兒想嘗試與人合作的欲望,幫助幼兒克服不良心理,大膽與幼兒交往合作。例如,通過表演童話劇,使幼兒認識到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才能感到快樂。
二、為幼兒創造交往的機會
利用家長會改變家長的陳舊觀念。幼兒是活動的主體,給孩子們自由的空間,讓孩子走出去;使幼兒主動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戲,在家庭、社會、幼兒園主動介紹幼兒,引導幼兒主動愿意與他人交往。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游戲。這說明了幼兒學習的主要特點是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比如,在表演活動中,可選擇節奏感強的音樂使幼兒自由表現。教師在進行藝術領域活動時,引導幼兒自由唱歌跳舞,大家在一起快樂地游戲!這樣的環境使幼兒受到了影響,他們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在快樂的音樂中,孩子們相互合作、相互配合,進一步增強了社會交往能力。
三、通過語言表達學會交往
經常為幼兒提供自由寬松的語言交流環境,支持、鼓勵并吸引幼兒積極參與。在區域活動游戲中,主題的確定、場地和游戲材料的選擇、游戲角色的分配等,都需要幼兒陳述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意見,以便于更好地合作。幼兒在游戲中與他人主動商量、討論,使幼兒交往能力大大增強,體驗到與人交往中遇到種種問題,這樣幼兒的交往能力得到了鍛煉。如在建構游戲中,有個別幼兒隨便拿其他同伴或搶其他伙伴的游戲材料,教師要引導幼兒自己想一想:如果別人拿了自己需要的材料,自己會怎么做?我需要的材料能用什么代替?我要怎樣做才能讓別人把不需要的材料給我用?從而讓幼兒懂得要克服自我中心化的言行,與同伴友好協商合作。這樣一方面能滿足幼兒自己的參與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幼兒的自主權。
四、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交往
每一個孩子能充滿活力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所以在生活中應給每位幼兒提供鍛煉的機會。在各種區域活動中我們大多采用分組,有針對地開展游戲,讓孩子們在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下完成游戲任務。如童話劇表演、講故事、拼拼搭等游戲,有意識地為幼兒創造、提供合作的機會,為幼兒提供大量的學習與實踐合作的機會,讓幼兒感受到大家共同商量、相互配合下獲得的成功體驗。
五、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會交往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不樂意帶孩子走親訪友,擔心孩子間發生矛盾。許多經驗表明,凡是不經常做戶外活動的孩子,大多數活動能力較差,不善于交往,缺乏獨立精神。所以筆者通過 家長會、家長園地等方法幫助家長了解幼兒的一些心理常識。在日常工作和與家長的交流過程中經常提醒家長要多讓幼兒與鄰居、幼兒園、社區的其他小伙伴進行交往,使他們在交往的過程中學會禮貌待人,并與同伴友好相處。
總之,幼兒階段是人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對人、對事、對己的態度,會逐漸影響其個性品質和行為風格。為幼兒創設一個能夠激勵幼兒主動參與、積極學習的環境,讓幼兒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往,這是幼兒快樂生活和健康成長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