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經歷上千年的文化精髓就是古詩文,它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吟誦古詩文,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又可以潛移默化地熏陶學生的心靈。因此,在我國語文教學中,進行古詩文誦讀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高年級學生,學好古詩文甚至可以起到使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作用。
關鍵詞:八年級古詩文;培養情操;吟誦;策略探析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C
1.展示經典,創設環境
對于古詩文教學來講,學習氛圍是非常重要的,環境會作用于學生的感官,引發學生的心理活動,孟母三遷的典故就告訴我們環境的重要性。對學生來講,學習場所大多數是在教室,班級里面的環境布置,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應充分重視班級的環境布置,班級環境散發出濃厚的書香氣息,更有助于學生吟誦古詩文。
2.誦讀經典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說的就是古詩文學習過程中誦讀的重要性。在一周的學習過程中,規定每一周、每一天的誦讀量。設置“每周一詩”的環節,根據語文教學內容來確定所推薦的古詩文。例如,學習理解了《贈汪倫》之后,可以推薦幾首與其相關的古詩文,如《芙蓉樓送辛漸》《別董大》等,可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3.滲透經典,貫穿課堂教學始終
引領學生的思想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一直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在這個過程中,選用經典古詩文,并安排與之相呼應的主題,通過對單元主題的講解,補充相應的經典,可以增強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從而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例如,在系統學習《草》之后,可以通過《詠梅》《詠柳》等與之內容有相似之處的古詩文來加強學生的理解。
4.摘錄經典,創辦專刊
我國的古詩文其內容之多,種類之多,學生甚至窮其一生都沒有辦法熟讀全部的內容,因此在古詩文教學過程中,要選擇適合學生年齡階段的古詩文作品。通過手抄報的形式,既能夠使學生進行再記憶,又能夠向低年級學生展示優秀古詩文作品,可以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激發學生對古詩文學習的興趣。
5.理解記憶,表演背誦
我國的古詩文往往都蘊涵一定的情感,根據學生閱讀的習慣和年齡特點,在其背誦的過程中,加入適當的動作和語氣往往會有出乎意料的效果。一邊表演一邊背誦,可以增強對古詩文的理解,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例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的時候,教師可以針對“落九天”“掛前川”“三千尺”“生紫煙”等詞語指導學生誦讀,使其領會出瀑布從高空落下的狀態和美麗景觀;恰當的肢體語言和語氣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這對后期的背誦和記憶也就事半功倍了。
6.分類記憶,據意背誦
根據古詩文所表達的內容的不同進行分類,可以分為思鄉類、愛國類、敘事類、寫景類等。每一類古詩文都有不同風格,例如,《示兒》和《過零丁洋》就屬于愛國類,而《山行》和《西湖》就屬于寫景類,這樣可以讓學生分清誦讀古詩文的類型,增加閱讀量。
7.提升記憶,繪畫背誦
通過對詩句中描繪的內容進行繪畫,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
例如在《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學過程中,根據詩句的具體意思,畫編一個完整的故事。學生通過自己的繪畫,既能夠加深對詩句的理解,又能牢記詩句的內容。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兩人賽、班級賽、接龍背、問答背、抄寫背等。
8.以詩品味,悟藝術美
文學教育實際上并不僅僅是教育本身,它更注重心靈體驗。膾炙人口的古詩詞往往都包含一定的美學價值,優秀的古詩文作品,通常會以其美妙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語文教學是對我國文化精髓的傳承,尤其是在古詩文誦讀的過程中,通過長期的積累,大量的誦讀,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古詩文誦讀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趣、樹立引導正確的價值觀、塑造學生美好的品質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如東.古詩文教學如何進行“有效拓展”[J].新課程(小學),2010,(12):118.
[2]劉 勇,黃明麗.探尋古詩文教學的本真回歸[J].語文教學通訊,2011,(Z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