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
二手車交易行情的走好并不意味著這個行業可以坐享紅利,如果市場規范、信息對稱、業務模式等方面沒有變革,未來還是難以應對政策及市場風險
“中國二手車交易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的汽車保有量不高,交易多屬于單位的資產處置行為。”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北京市舊機動車交易市場有限公司(即花鄉二手車市場)也正誕生于彼時,其副總經理孔偉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二手車要交易,買賣雙方到交易市場相互達成一致就能成交,C2C是二手車交易之初最原始的模式。”

消費者在山東濰坊“車輛置換節”上試駕一輛二手車
張宇(化名)就是在這個時候接觸了二手車行業。作為最早在交易市場里討生活的人,他見證了二手車市場的發展。
隨著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刺激,全國各地二手車交易市場進入快速增長期,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統計,僅2011年登記在冊的3000平方米以上的二手車交易市場達到1100家。
“廣東的二手車交易量連續多年蟬聯榜首。”廣東省汽車流通協會嚴斐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珠三角地區二手車行業發展迅速,以深圳澳康達和廣州廣駿為代表的專業二手車交易市場迅速發展。
在廣駿二手車交易市場副總經理唐暖康看來,這與珠三角改革開放較早有關。“廣東省路況較好,二手車車況更好,全國各地的人都來這里買車。”
爭搶車源
在張宇看來,二手車行業發展多年,但車源一直是二手車市場最緊俏的。
對二手車商來說,市場的發展導致了日趨激烈的競爭,優質車源成為各家搶奪的核心資源。
北京中盛名車匯(以下簡稱中盛)董事長劉忠的感受尤為明顯。他從業已有20年。
“我們的車源有朋友介紹的,也有通過網絡找到我們的,還有直接買賣的。渠道是很廣,但是現在競爭越來越激烈,優質的車源越來越緊俏。”劉忠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另一個原因在于,各地“限遷”范圍擴大,車輛在區域流通受阻,自然也加劇了本地二手車商的競爭。
廣州寶利捷二手車交易市場的溫嘉樂經營二手車生意多年。自2011年之后,生意就變得越來越難了。
“自限遷政策發布以來,珠三角地區的二手車流通量急劇下降。我們原本最大的車源在深圳,因為限遷,5年前我幾乎沒有了生意。為了尋找車源,我曾每天在58同城和趕集上翻帖子。”
嚴斐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自限遷政策后,珠三角9市(廣州、深圳、珠海、江門、東莞、佛山、肇慶、中山、惠州)之間二手車難以流通。二手車交易量下降了15%。
車源稀少也導致了產權問題。按照當前規定,二手車所有權在實現過戶之后,才完成了所有權的轉移,并不是在進入流通流域就完成所有權轉移。
而一些人急于出手舊車,二手車商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買家,又不愿放過這樣的車源,便會找熟識的本地親戚朋友,借其身份證,將該車劃到其名下,俗稱“背車人”。
“這樣的人本來就不好找,并且倘若背車人出問題了,那他名下的車就可能被查收,一個子兒都收不回來!”劉忠透露說,以往這樣的事情發生得太多了。
羅磊告訴本刊記者,按照一些發達國家做法,二手車是以商品形式進入市場流通,此時是沒有戶口和牌照的,當該車最終進入使用階段才是落戶。
“我們現在就是在這個無牌照的空檔期內,還必須辦理產權,無形中增加了很多麻煩。”羅磊透露,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已提議建立臨時產權制度,在二手車待售時賦予其商品屬性。

2015年9月19日,評估師在長春市一家二手車銷售公司內對一輛二手車進行鑒定?
如何得到更高利潤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選購二手車的消費者,一類是看中二手車更高的性價比,另一類則是為了讓來之不易的牌照在期限內落地,先選購便宜的二手車過渡。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布的《2015年全國二手車市場分析》(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從全國范圍來看,交易價格在3萬元以內的最多,占比43.74%;交易價格在5萬~10萬元的占比20.34%,排名第二。
其中,五菱之光、長安之星、大眾捷達、一汽夏利、別克凱越的交易量位于前五。
曾有傳言,二手車20%的利潤率,但憑借中低端二手車顯然無法支撐。孔偉向本刊記者坦言,目前二手車交易的毛利約在3%~5%,“花鄉二手車市場的成交均價在25萬元左右,根本不可能有那么高的利潤率。”
劉忠也感到二手車的利潤空間越來越低。
怎么辦?一方面,往中高端二手車靠攏,另一方面,通過更多渠道,實現二手車的自我增值。
在花鄉二手車市場,有專門的名車匯展臺,列展的多是幾十萬、上百萬元的二手豪車。同時,通過整備,將本來就不舊的二手車,打磨成“準新車”。
“當然差價仍占利潤的主要部分,但是我們已經形成了更豐富的利益鏈條。”劉忠告訴本刊記者,這個利益鏈條,包括了與金融機構合作,給買家提供分期服務,而中盛名車則會收取服務費。類似的還有保險合作,車商有返點收益。
另一個讓二手車商頭疼的問題是稅收。
目前的二手車增值稅沿用了舊貨交易的增值稅征收方式,即按照全額的2%征收。相較于3%~5%的毛利潤,稅收不低。因此,很多二手車經營企業成立經紀公司,通過二手車交易中介的形式規避稅收,或者將高價二手車開票寫低價格,造成二手車價格統計數據混亂,也逃避了售后責任,帶來各種隱患。
這一情況有望改善。
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見》中,第五條優化二手車交易稅收政策,提到將按照“統一稅制、公平稅負、促進公平競爭”原則,結合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進一步優化二手車交易稅收政策,同時加強對二手車交易的稅收征管。
打破潛規則
在二手車行業有個人盡皆知的潛規則。
“長久以來,我們掙的都是賣車人的錢,而不是買車人的錢。”張宇告訴本刊記者,“賣車人越不懂,我們利潤就越高。”
二手車市場是一個買方市場,車商之間競爭激烈,往往車的定價基本符合市場價值。但由于賣車人不懂市場行情,每個收車人都在壓價,往往能以低于市場價一兩萬元收到車。
張宇說,最初的車源多為朋友介紹,但后來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已遠遠不夠。“為了搶奪車源,許多不法車商與黃牛勾結欺詐。但后來黃牛的性質完全變成了‘在幫買過程里暗中替賣車人牟利,在幫賣過程中讓利收車人,甚至發展到后來形成團伙性質,并劃定自己的勢力范圍。”
在他的印象中,黃牛大多蹲守在門口,搭訕每個來市場賣車的車主,在獲得其信任后取得車主的相關材料。當車商欺詐車主不成時,黃牛就會把材料帶走,大多數車主只能就范。
彼時,消費者被騙的現象時有發生。為了保障消費者利益,二手車交易市場進行了嚴打。另外,花鄉二手車市場也在不斷嘗試新方法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比如推出統一收銀平臺。
“這有點像淘寶的模式,消費者購車,資金先由我們統一托管三天,給消費者足夠的時間發現問題,再劃撥給車商。這也是我們監管車商的舉措之一。”孔偉說。
據他介紹,統一收銀平臺目前已在花鄉二手車市場20%的商戶中試行,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只發生了一筆退款,成效顯著。
消除信息壁壘
消費者對二手車的擔憂,主要是對車況的真實性。而這一難題,對從事二手車交易的車商來說,同樣不易解決。
實際上,二手車的維修信息集中在4S店,保險記錄又被保險公司掌握,這兩個關鍵信息并未公開。有些車商與4S店和保險公司達成合作,獲取信息相對容易,但并不是所有的二手車商有這樣的實力。
本刊記者了解到,一些車商通過某些軟件和網站,獲得這些“灰色”信息,而成本也十分低廉,每條還不到20元。
“倘若信息壁壘消除了,消費者也可以查看車輛相關信息,對于行業和整個社會都是大有裨益的。”羅磊透露,一些正規機構正在嘗試將這些信息合法地整合運用起來。
而目前,車商們鑒定評估二手車,只能靠專業人員的經驗。對車商而言,信任自然有保障,但對消費者而言,車商的人為鑒定只是一家之言,可信度堪疑。
即便是第三方鑒定評估公司提出近300項檢測指標,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也只是“做做樣子。”
“師傅隨便摸一下,就算檢測了一項,看一眼,又劃了一項。這種鑒定方法可信嗎?”張宇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2014年6月1日,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的《二手車鑒定評估技術規范》(以下簡稱國標)正式實施,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也順勢推出首個 “行”——二手車認證品牌“行”。
有業內人士向本刊記者透露,即便國標出臺,但數字如何測量、用哪些標準化的工具測量等具體細則仍未統一,造成的后果便是國標落地困難。
“整個行業的標準化程度仍然不夠。”羅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