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媛
摘 要:網絡信息時代,網絡輿情形成快,傳播迅速,且能夠產生大范圍的影響,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了各種機遇和挑戰。如何創新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抓住機遇,有效應對挑戰,已成為廣大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本文從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的概念和特點入手,對當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討,并由此提出了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方式。
關鍵詞:網絡輿情;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2-25
21世紀是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網絡信息技術被應用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網絡輿情也深切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一、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的含義和特點
網絡輿情,指民眾通過互聯網對熱點問題以及社會公共事務提出的具有一定傾向和影響力的意見和評議。而高職院校網絡輿情則特指高職學生網絡群體通過網絡媒體對社會熱點、學校事務以及自身權益等表達出的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情緒、意見以及社會政治態度的總和。高職院校網絡輿情除具備一般輿情的規律和特點,還具備一些獨有的特性。
首先,高職學生作為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的主體,主觀偏差性較強。在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高職學生在網絡上十分活躍;但作為輿論主體, 當面對一些網絡信息時,出于宣泄情緒、擴大影響等目的,部分高職學生并不能完全保持理性態度。這些擁有強烈主體,當意識和批判意識的學生,會在網絡上發布具有一定傾向和影響力的言論,并形成較大范圍的影響,甚至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學生會發布一些非理性的、過激的言論。如高職院校論壇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某些人言辭激烈地指責某個教師。而這種負面言論,必然會對其他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并使網絡輿情惡化,使供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的論壇變成宣泄負面情緒的地方,不利于良好網絡輿情環境的創建。
其次,輿情信息源作為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的客體,內容豐富,呈現多樣化特性。高職學生視野開闊,對于新事物保有一定的好奇心,所關注的輿情信息涉及時事政治、社會熱點、文體娛樂等多方面,涉及面寬廣,內容多樣,這對于高職院校進行網絡輿情監控存在很大難度。
最后,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的傳播方式具有復雜性,具體表現為傳播方式的多樣化、輿情言論表達的自由化以及傳播內容性質多元化。如在高職院校中,高職學生通過博客、QQ群、微信、論壇等多種途徑發表意見,傳播信息,并逐步形成網絡輿情。只要是自身關心或感興趣的話題,高職學生即可通過網絡平臺隨意發表意見,言論自由度高。從我國高職院校網絡平臺發布的信息內容來看,各種真偽難辨、紛繁雜亂的網絡信息隨處可見,這其中多元的價值觀念、不良的網絡信息必然會導致高職學生思想、價值觀等出現混亂。
二、網絡輿情視域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暴露出的問題
1.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針對性不強,教育方法單一
當前,網絡已經成為思想理論傳播的新平臺,網絡平臺具有一些新的特性,傳播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同時具有開放性和共享性;通過網絡,高職學生可隨時隨地地去獲取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并表達自己的觀點;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界限逐漸彌合,網絡輿情的存在對高職學生的思想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在高職院校中,針對網絡輿情的教育方法仍舊十分匱乏,相關方無法獲得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而教育方法的單一化,也會使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無趣、懈怠心理,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2.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力量薄弱
網絡信息時代,高職學生的思想觀念受網絡輿情的影響越來越大,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為做好教育工作,必然需要通過網絡去了解學生的思想觀念、興趣愛好等,但在高職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進行的是事務性工作,工作壓力大,對網絡輿情了解甚少,面對網絡輿情對高職學生產生的不良影響,并不能提供及時、正確的引導,并幫助學生解決困惑。
3.主題網站德育教學效果欠佳
上網瀏覽是高職學生幾乎每天都會做的事情,但只有極少數學生會關注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站,可見高職院校內思想政治教育類網站對學生的吸引力十分有限,教育實效性不佳。
三、基于輿論引導功能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途徑
1.引入先進手段改進教學方法,增強輿情引導說服力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主動去關注和適應當前的網絡輿情形勢,并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綜合應用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理論結合實踐,引導高職學生更深入地思考社會熱點與現實問題。同時對于社會中存在的有爭議、有負面影響的問題,不回避,而是要積極應對,講好兩面理,通過網絡對丑惡事件進行批判,引導學生科學正確地評判事件,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建立網絡溝通平臺,進一步加強師生的雙向交流,為高職學生提供發表意見的平臺,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
2.科學設置教學內容和網絡議程
在進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注意不要脫離實際,根據學生需求和教學需求科學合理開發和配置網絡課程。第一,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機融合網絡法制教育和網絡倫理教育,以培養學生的網絡自律能力。第二,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廣泛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和大部分大學生的利益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網絡議程,吸引高職學生積極參與到討論中,同時應有效增強網絡輿情引導的針對性,關注學生有訴求的輿情,進行科學的引導,疏導學生情緒,使學生能夠較為理性地看待問題,進而促使校園網絡輿情健康發展。
3.培養網絡意見領袖和網絡評論員隊伍,主動引導輿論
在網絡輿情視域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為掌握主動權,還需有意識地培養學校網絡意見領袖,以在日常的學習和溝通中,將學生的觀點往積極方向引導,以促進網絡輿情的良性發展。同時在校內組建網絡評論員隊伍,成員可由教師、輔導員、學生等擔任,在網絡上出現高職學生對某一事件激烈爭論等情況時,主管方能夠快速反應,及時安撫、調節學生情緒,并澄清事實真相,正確引導輿論。
在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充分重視網絡輿情的引導,以能夠在復雜多變的網絡環境下,使高職學生保有正確的思想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王麗霞.基于網絡輿情引導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4,(26):61-62.
[2]熊 峰,范中健.網絡輿情背景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東方教育,2015,(2).
[3]覃湘庸.網絡輿情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34(12).
[4]張君第.自媒體時代高職院校網絡輿情引導策略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5,(9):61-62.
[5]楊翠華.網絡輿情視域下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34(3):113-115.
[6]劉曉燕.網絡輿情視域下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應對策略[J].科技資訊,2015,13(8).
[7]閭春飛,張鵬超.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視角的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機制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