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祥+方敏彥+章明+魏爽楊子



摘要: 為了優化鵝觀草(Roegneria hybrid Keng)潤草2號的栽植技術,研究了不同播種期與播種量對潤草2號的穗數、每穗粒數、種子千粒質量、產量、穗長和株高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播種期與播種量對潤草2號產量構成要素都存在顯著影響,其中播種期對產量的影響存在極顯著差異,9月16日播種的產量最高,為256.01 g/m2,比11月16日播種的產量153.73 g/m2增加102.28 g/m2,增幅66.53%??梢?,適當早播,有利于潤草2號高產。
關鍵詞: 鵝觀草;品種;播種期;播種量;產量;成穗數;單穗粒數
中圖分類號: S688.40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3-0228-02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程度的迅速提高,草坪作為現代文明的象征被廣泛應用,與人類生存接觸越來越密切,它不但發揮著顯著的生態效益,而且在園林綠化美化及其他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甚至是不可缺少的要素[1]。尤其是我國南北過渡帶地區,為增加冬天的景觀與綠色,每年都要在暖季型草坪草上進行秋季交播冷季型草坪草[2]。目前,我國秋季交播的冷季型草坪草種多數采用多年生黑麥草(Lolium perenne L.)。該草種不僅主要依賴進口,而且該類草種具有生長點位低、拔節遲的特點,嚴重制約暖季型的春季恢復與生長。為克服這一缺點和實現種子國產化、產權自主化[3],筆者進行了草種培育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從鵝觀草屬(Roegneria C.Koch)雜交鵝觀草(Roegneria hybrid Keng)[4]中篩選出了適合過渡帶地區秋季交播的一年生草坪草新品種潤草2號(2015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鑒定)。然而,潤草2號進行種子繁殖時,產量不高是主要限制因素,其中單位面積穗數、每穗粒數、尤其千粒質量不高是制約產量的重要因素。為探索出潤草2號在江蘇省及長江中下游地區高產栽培技術,首先從播種期與播種量入手,以期掌握潤草2號的最佳播種期與播種時期的范圍,以及播種時期范圍內較適宜的播種量,以便取得較協調的穗、粒、重的構成和較高的產量水平,同時,也為更好地適應該地區的茬口特點,尋找出適宜的“糧—草”“豆—草”輪作方式[5],特進行本試驗。
1 試驗材料方法
1.1 試驗材料與地點
于2014年9月開始進行試驗,品種選用鎮江潤祥園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自主培育出的潤草2號。試驗地位于江蘇省句容市郭莊鎮劉巷村(119°9′31″ E,31°57′28″N),年平均氣溫17.2℃,無霜期275 d,年平均降水量 1 120 mm,試驗地土壤為下蜀黃土。播種前進行旋耕整地,用N、P2O5、K2O含量各為15%的復合肥45 g/m2作基肥。
1.2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裂區試驗。分為A、B 2種處理,A為播種期,B為播種量。A處理播種期分5個階段,每隔15 d為1個播期,分別為9月16日(A1)、10月1日(A2)、10月16日(A3)、11月1日(A4)、11月16日(A5),在每個播種期中分別設1(B1)、2(B2)、3 g/m2(B3)3種梯度播種量。每次重復15個小區,3次重復。采取隨機區組排列[7]。每小區長寬為3×3 m,面積9 m2,各指標的測定于2015年5月29日潤草2號成熟時進行。
1.2.1 成穗數測定 在各小區內隨機取有代表性的3個點,每點內用邊長為0.5 m的方框,測取框內穗數,相加除以3得平均數后,換算成單位面積穗數,每個試驗重復3次。
1.2.2 單穗粒數測定 在測取的穗子中,根據穗子的大小比例,分別各取相應的10穗,分別數出粒數,30穗相加除以30算出每穗粒數,每個試驗重復3次。
1.2.3 千粒質量測定 在種子成熟期時,將各小區的籽粒分別各取3個1 000粒,分別稱質量再計算出平均值,即千粒質量。每個試驗重復3次。
1.2.4 單株產量測定 在各小區中計算出平均單株穗數、每穗粒數、千粒質量后,計算單株產量,每個試驗重復3次[6]。
1.3 數據分析
數據采用Excel 2003進行整理,應用SPSS 17.0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播種期與播種量對單位面積穗數的影響
經方差分析,播種期對單位穗數的影響達到了顯著水平,而播種量則達到了極顯著水平。從表1可以看出,9月16日播種的與10月1日播種的單位面積穗數差異不顯著,而與10月16日和11月1日播種的單位面積穗數存在顯著差異,與11月16號播種時的單位穗數存在極顯著差異,單位面積穗數相差18.84%。說明隨著播種時間的推移,單位面積的穗數逐漸減少,適當早播種,有利于增加穗數。播種量為 1 g/m2時與2 g/m2之間差異不顯著,與3 g/m2存在極顯著差異,兩者都相差11.39%。
2.2 播種期與播種量對每穗粒數的影響
經方差分析,播種期與播種量對每穗粒數均有影響。由表2可見,9月16日播種的每穗粒數最多,比10月1日、10月16日、11月1日播種的分別增加10.47%、6.68%、10.45%,雖沒達到顯著水平,但屬差異較明顯,比11月16日播種的增加24.79%,差異顯著。播種量1 g/m2每穗粒數最多,分別比播種量為2、3 g/m2的增加3.74%和9.54%,與 2 g/m2 播種量差異不顯著,與3 g/m2播種量存在顯著差異。
2.3 不同播種期與播種量對籽粒千粒質量的影響
經方差分析看出,播種期對籽粒千粒質量的影響達顯著水平,而播種量對籽粒千粒質量的影響不顯著。由表3可見,10月16日播種的籽粒千粒質量最高,達 0.584 5 g,分別比11月1日、11月16日播種的增加8.02%和10.97%,9月16號和10月16日播種的籽粒千粒質量與11月16日播種的籽粒千粒質量之間呈顯著差異水平。不同播種量之間的差異不明顯,最大播種量3 g/m2與最小播種量1 g/m2之間僅相差 2.3%。說明播種量對籽粒千粒質量的影響不大,過于遲播會導致千粒質量快速下降。
2.4 不同播種期與播種量對單位面積產量的影響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播種期對種子產量的影響達極顯著差異水平,而不同播種量則差異不明顯。從表4可以看出,9月16日播種的產量最高,比10月1日、10月15日播種的產量分別增加16.05%和20.85%,呈顯著差異水平,比11月1日、11月16日播種的產量分別增加103.75、153.55 g/m2,增幅37.02%和66.53%,呈極顯著差異。說明適當早播有利于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播種量雖對整體試驗產量影響不顯著,但在較遲的播種期時對產量的形成也是較重要的因子,11月16日播種,3 g/m2比1g/m2產量增加19.78%。
3 討論與結論
3.1 單位面積穗數
播種期與播種量對單位面積穗數的影響均呈正相關,為此播種期與播種量交互影響單位面積穗數。隨著播種時間的推移,單位面積穗數逐漸減少[8]。說明潤草2號在長江流域的播種期在9月16日與10月16日之間,有利于單位面積穗數增加。播種量為1 g/m2與2 g/m2之間差異不顯著,而與 3 g/m2 播種量的存在極顯著差異,說明潤草2號雖然具有較強的分蘗性與分蘗成穗能力,仍然需要一定的播種量來滿足基本苗數,才是爭取穗數的前提[9]。
3.2 每穗粒數
每穗粒數隨著播種期推遲而遞減,呈正相關,隨著播種量的減少而增加,呈負相關,均為顯著差異水平。說明潤草2號每穗粒數具有一定的彈性系數,適當早播,比較容易形成大穗。在播種量方面,應適當掌握基本苗,爭取一定的分蘗成穗,是爭取大穗經濟有效的措施[10]。
3.3 千粒質量
從播種期看,出現了中期播種的千粒質量最高,兩頭較低的現象,并與最早和最遲播種的存有顯著差異。從田間觀察和試驗結果的株高進行分析,由于9月16日和10月1日播種的植株較高,4月23日(沒抽穗)就出現倒伏,至5月3日倒伏率達到93%~100%,10月16日播種的則只造成少部分植株倒伏。11月1日之后播種千粒質量低的原因主要是抽
穗(5月9日后抽穗)延遲,灌漿期短,后期高溫逼熟,致使千粒質量明顯下降。說明潤草2號要獲得較高粒質量,既要適期播種,也應采取技術措施,控制植株高度。播種量對粒質量的影響不顯著[11]。
3.4 單位面積產量
單位面積產量受著穗、粒、質量的影響,凡影響穗、粒、質量的因素都綜合影響到產量的形成與提高。隨著播種時間的推移,單位面積產量隨著播期的延遲呈遞減趨勢,呈正相關。而不同的播種量之間的產量差異并不大[12]。由此可見,潤草2號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在穗數較少時,能形成較多穗粒,從而來穩定產量。而播種期較早時,在技術上采取矮化處理,控制株高防倒伏,增加粒質量,則產量會明顯增加[13]。
當然,本次試驗還缺少區域性、多因素的試驗,所以,要得出比較精確的結果,還需在不同氣候地區結合各種影響草坪草結實的綜合因素進行重復性試驗,才能佐證該項試驗的精確性、地域性和代表性。為此,需要做進一步的試驗研究。
參考文獻:
[1]任繼周. 草業科學研究方法[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
[2]李祖祥,方敏彥,高小慧,等. 遮陰對早熟禾產量因子的影響[J]. 草原與草坪,2015,35(2):70-72,76.
[3]李祖祥,夏祖國. 走草種自主創新之路,圓中華草坪品牌之夢[J]. 中國園藝文摘,2014,13(5):64-65,197.
[4]江蘇省植物研究所. 江蘇植物志[M].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77:184-186. .
[5]馬 祎,王彩云. 幾種引進冷季型草坪草的生長及抗旱生理指標[J]. 草業科學,2001,18(2):57-61.
[6]李祖祥,何任紅,蔣為民,等. 優質生態草坪的沙培技術[J]. 江蘇農業科學,2009(3):216-218.
[7]李祖祥,胡永進,蔣為民. 無基質培育無土草坪的栽培技術[J]. 江蘇農業科學,2013,41(10):140-142.
[8]孫曉剛. 草坪建植與養護[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24-25.
[9]劉加文. 南方草業大有可為[J]. 草業科學,2008,25(9):54-58.
[10]陳寶書,韓烈保. 草坪植物種子[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11]李祖祥,許俊彥,顧金煉,等. 海岸鹽堿地改土植草試驗[J]. 江蘇農業科學,2010(3):252-254.
[12]周興元,劉南清. 草坪建植與養護[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13]張志國,李德偉. 現代草坪管理學[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