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行芳
摘 要:該文介紹了慈溪市宗漢街道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現狀、問題,并提出了對策建議。主要包括:加強村級班建設,積極安排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落實“一事一議”獎補政策等。
關鍵詞:村級集體經濟;存在問題;對策及建議;宗漢街道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7-06-02
如何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加村級集體積累是當前解決“三農”問題,發展農村事業的一項重要內容。但是,慈溪市宗漢街道有少數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所承擔的公共職能無法實現,薄弱的村級集體經濟與農民群眾對社會公共資源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投入不足,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村級組織與農民群眾的距離,影響農村和諧社會建設。
宗漢街道地處慈溪市城區西部,轄區面積32km2,有18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2015年,宗漢街道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為5 367.23萬元,其中經營收入967.29萬元,發包上交收入188.51萬元,投資收益1 404.32萬元,補助收入2 196.03萬元,公益捐贈120.88萬元,其他收入490.20萬元;總支出為8 534.43萬元,其中經營支出179.34萬元,管理費978.66萬元,福利費2 598.55萬元,農發金165.10萬元,購建資產4 460.71萬元,其他支出152.07萬元。
1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狀
2009年,宗漢街道制定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五年規劃”,將街道18個村分成發展相對穩固型、經濟發展潛力型、經濟發展困難型3大類,并針對不同情況采取“多點突破、以點帶面”的工作方式,因地制宜,創新思路,使各村村級集體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1.1 土地效益村企共享 2007年,宗漢街道將12hm2國有出讓土地,以虛擬指標方式分配到18個村經濟合作社,并將企業效益好、社會責任感強,又急需用地的5家企業組織起來,在完成相關法律手續后集中開發,5家企業每年每畝向各村支付1.5萬元,共計支付10a,從而確保了各村10a內每年有15萬元的農村集體穩定收入。
1.2 推行土地使用權租賃、入股 引導村級組織改變過去一次性出讓集體土地的簡單做法,在民主決策的前提下,探索集體土地使用權租賃、入股辦法。如宗漢街道新塘村采用被征地農戶土地使用權入股辦法,共同開發外口公寓,2015年,村外口公寓出租收入達到180多萬元,土地被征用農戶股份分紅32萬元。推行土地使用權入股,不僅拓展了村級集體經濟的收入來源,開辟了農民增收新渠道,同時還為在新形勢下征地難問題提供了切實有效的解決辦法。
1.3 出臺扶持政策 在“以獎代補”和理順農貿市場體制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完善。通過“以獎代補”強化各村目標管理績效考核,促進各項工作,實現街道對村一級的財政轉移支付。2015年,街道向各村兌現各類獎勵資金共1 648萬元,并對街道市場管理中心管理體制進行調整,將2家村級農貿市場的管理權及管理費用收取權下放到村。
1.4 落實村留用地政策 為確保工業化、城市化推進中村級集體經濟的利益,2007年,慈溪市政府出臺了《慈溪市規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留用地管理的實施辦法》,明確了征收土地面積的8%(其中城區內為5%)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留用地。截至2015年12月,宗漢街道各村留用地面積共計25.27hm2,解決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空間問題,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二、三產用房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1.5 實行村干部報酬保障制度 為穩定村干部隊伍,調動和保護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2007年,慈溪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建立完善村干部激勵保障機制的通知》,規定村干部報酬由鎮(街道)、市級財政統籌解決。2015年,宗漢街道各村干部報酬共計576.7萬元由本級和市財政負擔,不僅減輕了村級集體經濟運行壓力,而且解決了村干部的后顧之憂,提高了村干部工作積極性。
2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思路不寬 一些經濟相對薄弱的村還存在“等要靠“的心理,對自身優勢認識不足,挖掘不夠;不懂得如何更為有效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尋找新的發展對策,自我發展的辦法不多,思路不寬。
2.2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后勁不足,增收途徑不斷減少 村級穩固的收入來源不多,村級集體經濟對上級補助收入依賴性增強,上級補助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大。2015年,宗漢街道各村補助收入2 196.03萬元,占總收入5367.23萬元的40%,有些村比例更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后勁不足,缺乏增長空間。宗漢街道18個村經濟合作社中,擁有大規模的資產進行出租少之甚少,雖然一些村也有集體資產出租,但只是小打小鬧,形不成局面,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不能占主導地位。
2.3 各項公益事業使得村級集體經濟不堪重負 村級組織是各項政策和工作的最終落實者,各項公益事業建設,猶如沉重的經濟包袱壓在村級集體經濟身上。一是新型養老、農村合作醫療等各種惠農政策的實施,在間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增加了村級集體經濟的負擔;二是平安創建、環境衛生整治等工作,宗漢街道的名次在全市處于領先,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經費支出不能壓縮;三是各村在積極開展幫扶殘疾、五保、因病因災致貧等弱勢群體的同時,也需要一定的經費支出。
2.4 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缺乏新的方式和方法 近年來,我街道的一些村通過土地征用補償等途徑積累了數目可觀的貨幣資產,由于集體存款利息低,他們通過參股投資等方式,有效地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如宗漢街道百兩村2005年出資100萬元參股農村合作銀行成為股東,每年可獲得穩定的紅利收入,還把部分閑置資金轉存定期存單,這樣既保證了集體資金的風險,又促進了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但是,大多數村缺乏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在如何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面前束手無策。
3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對策建議
3.1 加強村級班子建設 村級班子能力強,村集體經濟就能找到發展的路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村書記十分關鍵,要選準一個事業心強,有經濟頭腦,有經營能力的支部書記。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村級班子的考核力度,在考核內容中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一項重要指標。
3.2 積極安排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的安排,為拓寬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確保社會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要積極安排村級經濟發展項目,并強化實施。
3.3 落實“一事一議”獎補政策 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獎補政策是一項群策群力的惠民政策。自2011年實施以來,宗漢街道已經申報11個“一事一議”項目,主要是道路、橋梁、居家養老中心、文化公園等村級公益事業建設工程,爭取上級補助資金達545萬元。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的實施,極大的緩解了村級集體經濟壓力,改善了村級生產生活環境。
3.4 加強村級財務監管 一是根據市農業局“二年一輪審”的目標,組織開展村級財務收支常規審計,對審計中存在的問題,要求村及時進行整改,使村級財務管理日趨規范;二是加強會計代理站與村出納文書之間的聯系,代理會計要不定期地下村開展工作,及時掌握村級財務信息,使會計核算能原始反映村級業務管理的真實情況;三是嚴格控制村級非生產性開支,對通訊交通、報刊訂閱、招待費實行限額控制的同時,街道對村級會務、辦公費用和學習、培訓、考察費也應作限額規定,使村級各項非生產性開支有章可循。
3.5 開拓創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 街道在加大發展村集體經濟政策扶助力度的同時,建議安排土地被征用村一定比例的三產發展用地,村級三產用地可以考慮打破原有村界,幾個村一起建設,集中一塊土地,統一建設,形成規模經濟;在推進城市化建設過程中,一些開發項目征用了村級集體土地,街道要積極鼓勵村級集體資金參與政府投資項目,賺取一定的經營收益。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