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燕娟
2016年的高考正在悄悄地臨近,每年的高考作文題總會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對于眾多考生和老師而言,作文卻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高中作文教學的現狀就是:學生不愛寫作文,甚至厭惡反感寫作文,只是被動的完成老師的作文任務,教師和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收效甚微。
為什么會陷入這樣一個困境中呢?下面就我所感受到的談談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方面。
一、閱讀的弱化
1.信息化帶來各種傳媒對傳統閱讀的沖擊
信息化是目前人類面臨的主要變化之一,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世界,當然也不可避免的影響著傳統的閱讀。我們能清楚地感到,傳統的依靠紙質媒介進行了千百年的閱讀方式正受到各種新興的媒體的沖擊。圖像與聲音是這些新興媒體——廣播、電視、網絡等——的兩大利器。聲光的強烈刺激與直觀感受無疑比白紙黑字對學生更有吸引力。電視及電腦網絡等現代媒體,就是這樣殘酷無情地侵占了學生的大量的閱讀時間,并逐步蠶食我們傳統的閱讀陣地。
2.經濟的快速發展使閱讀的功利性大大加強
如果我們打開一個學生的書包,除了課本和漫畫外,最正兒八經的書就要數作文書了,它幾乎是大部分學生應付作文的必備工具。不禁想起《儒林外史》中馬二先生的《精選三科鄉會墨程》這種早期的“優秀作文選”,想必在科舉時代也是相當流行的。無可否認作文參考書對學生的幫助,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它正體現了學生對閱讀強烈的功利性色彩。買這類書看并不是出于學生的閱讀欲望,只是為了在寫作文時“參考”一下。如果不用寫作文了,這些書相信也不會有什么人買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造成功利意識的肆虐,成年人不也被快餐文化所淹沒嗎?成人閱讀的娛樂化、功利化勢必影響著孩子們的世界,反過來這些孩子們長大后又以這樣的模式影響整個社會。我們為何而讀書,是一個應該嚴肅面對的問題。
二、表達平臺的缺失
1.作文作為作業是被動的應付
大家有一個錯覺,那就是認為學生是靠作文訓練提高作文水平的。而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作文訓練固然重要,但僅靠有限的幾次訓練并不能保證學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當學生被動應付時,作文課所要求的訓練并不能很好地貫徹下去。甚至有的學生可能會將老師所講的方法當作公式死板地套用,反而使作文變得僵化,面目可憎。這實質上是對考試的應付。所以不改變作文被動應付的情況,再多的訓練也是枉然,同時寫作的時間也在減少。作文課上學生被動應付,課后情況怎樣呢?有調查顯示,平時有自覺寫作習慣的學生(如寫日記)僅占20%。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時間,學生的時間,特別是高中生的時間往往被題海所擠占,休息娛樂的時間都沒有自然不會抽出時間來寫作了。即使是這樣,由于整個語文教學的時間相對的不足,所以連被動的課堂作文的時間也顯得捉襟見肘。
2.高考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失去了親近自然、走進社會并表達自己感受的平臺
美麗的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都因升學的壓力而被無情的阻隔在他們的身外。而在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下,學生們年復一年地重復著自己都不相信的虛假話語。有沒有如此麻木的學生呢?有,但絕不是大多數,大自然和生活并非沒有打動他們的時刻,而是沒有適合表達這些的平臺,因為作文是要評分的,是有題目要求的,是不適合自由表達的。于是,學生們在作文教學前迷失了,想要說的不能說(有可能跑題),不想說的說不好(得不到高分),自然對作文失去了興趣和信心。
面對以上的不利因素,放任自流顯然是不行的,雖然對高考我們暫時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它,但還是應該采取彌補措施去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們學生的寫作興趣,發展他們的表達能力。就此,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并吸取各家之所長,我認為可以從加強閱讀和搭建表達平臺兩方面采取以下一些對策:
(1)大力提倡學生閱讀,開列合適的書單指導學生閱讀,使學生在閱讀中吸取營養,借鑒到寫作中來。有條件的應該利用學校或地方圖書館開設閱讀課讓學生自由閱讀。
(2)要求學生寫讀書筆記,促使其將閱讀中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來,并積累相當的寫作素材。這一點蘇霍姆林斯基早就提出過,方法是老點但很實用。
(3)鑒賞古代詩詞。作為漢語言的精華,古代詩詞能更好地提高學生語言的韻味,幫助他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這正是高中學生所欠缺的。可以讓一個學生事先做好準備,寫下自己對某首詩的感受,再當眾表達出來,既提高了寫作水平,又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
(4)舉辦作文比賽。在班級內舉辦作文比賽,由學生和其他老師來共同評價,增強其公信度,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激發其寫作的動力。
(5)創辦班級刊物,由學生自己編輯、整理,把學生的習作佳作做成刊物,對于好的作品要推薦到報刊雜志上,滿足其成就感,不斷激發他們的寫作欲望。
(6)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拋開課堂的束縛去親近、感受自然,哪怕是一片樹葉、一朵小花也會比四面墻壁更能激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學習負擔很重的高中生比小學生更需要去接觸自然,他們也不再是單純看待客觀事物,會有更多的人文關照在里面。
(7)創設情境寫作。請看美國一個個體老板一天的“寫作”活動:擬一份跟廠方的貨物供銷合同,制定一份跟合伙人的合作協議,給顧客寫一份新產品推薦說明書,作為某一社會福利組織的一員到電臺發一個向災區人民捐贈的倡議,必須立即給國外的一位朋友寫一封親筆信交給客人帶走,向廠家提供一份報告書,說明新買的家用電器不是因為使用不當而造成的損壞……我們的作文課堂也可以創設類似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模擬真實生活的活動中學習寫作。
(8)利用公益活動進行寫作實踐。鼓勵學生在校園內外從事一些公益活動,在參與這些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寫作能力。如讓學生寫倡議書,公益廣告策劃書、廣告詞等。
(9)以口頭表達帶動書面表達。可以舉辦辯論、演講、朗誦等比賽,學生在準備這些活動中必然要寫下大量的書面材料,我們可以把這些看作是一種口頭作文,而形式上要比課堂上靈活,更能讓學生接受。
(10)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表達自己。隨著時代的發展,避開網絡已是掩耳盜鈴的欺人之舉,不如鼓勵學生利用好這個表達的平臺,引導他們正確合理地發表自己的觀點、抒寫自己的情感。
此外,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還應該走進學生的世界,深入地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這樣才能對他們的文字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或許只有這樣你才不會被非主流和火星文弄得一頭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