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晴
【摘 要】 教師有效的提問模式不僅會為知識教學帶來促進,還能夠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探究的模式,會讓學生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捕捉最佳提問時機,提問要做到重點突出,提問要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提問方式要多樣,問題要具備啟發性。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師;提問;策略
靈活有效的進行教學提問的設置,這不僅會讓整堂課的教學氛圍更加輕松愉悅,這也會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讓學生對于學到的內容有更為深入的理解與體會。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師的提問內容與提問方式都會對課堂教學的成效帶來非常直觀的影響。教師有效的提問模式不僅會為知識教學帶來促進,還能夠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探究的模式,會讓學生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設問水平,要讓高質量的教學提問為知識教學效率的提升帶來積極推動。
一、捕捉最佳提問時機,提問要做到重點突出
教師在進行教學提問時應當把握一些基本原則,首先,教師要善于捕捉最佳的提問時機,提問時要做到重點突出。不少教師對于這一點都缺乏足夠認識,有的教師意識不到什么時候最適合提問,設置的問題重點也不夠突出,這樣的提問方式并不能真正為知識教學帶來促進。教師在設計問題前一定要從多方面進行合理考慮,要找到最佳的提問時機,并且在問題中很好的突出教學重點,讓學生透過對于問題的探究迅速捕捉到文章的核心內容。這樣的提問內容與形式才是對于學生的文本學習的極大促進,這也會從整體層面提升知識教學的效率。
《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是語文課本中的一篇很好的文章,是著名作家巴金寫給家鄉孩子的一封回信,全信共寫了六段話,一段話一個意思。這封信語言嚴謹,感情真摯,表達了作家巴金對家鄉孩子關心和喜愛。通過學習,可使學生了解有關書信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讀巴金爺爺的信領悟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教師在進行這篇文本的講授時文本教學的方法要有合理的設計。首先,可以讓學生對于每一段話中闡述的意思有較好的獲知,引導學生把握每一個段落交待的內容。在學生對于文本形成了整體認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再來認真閱讀文本的4、5自然段,體會其中傳遞出的情感。這個時候學生對于文章已經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感知,是一個很好的提問時機,教師可以適時設計問題:“從這兩段話中你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怎樣的情感,巴金爺爺又在傳達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讓學生結合問題有針對性的再來對于文本展開細讀,這樣才能夠深化學生對文意的領會。
二、提問要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好的提問方式應當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也是非常適合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展開的一種教學提問模式。小學生的知識積累以及思維能力都還較為有限,教師如果在學生還沒有透徹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就提出有一定難度和思維量的問題,學生不僅難以弄懂,還可能會帶給他們學習負擔。因此,教師要加強對于學生的有效引導,可以采取層層設問的方式來給予學生啟發,讓學生慢慢挖掘文章的主旨。透過這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提問模式,往往能夠幫助學生逐步深入的融入到文本中,會極大地加深學生對于課文的學習體會。
如《變色龍》一文,可以采用這種分層設問的方式進行教學。教者先提出問題:奧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這個問題學生較容易回答出來——“善變”;然后再問:他“善變”的特征有哪些?這下學生的熱情高漲,紛紛答“變得快”、“反復無常”等;在此基礎上,教者繼續問:他雖變來變去,但有一點是沒變的,那是什么?學生由于有了前面的問題作鋪設,可以不費勁地回答:“見風使舵”。最后,教者就順勢利導,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是什么原因使他一變再變?作者為什么要塑造這個形象?這樣,本篇文章的教學主旨慢慢得以引出,文本剖析最為核心的問題也出現在學生面前。最為重要的是,經過了上面那些問題的鋪墊后,學生對于這個核心問題能夠逐漸找到一些有效的思路,那些由淺入深的提問過程會極大的為學生思考這個問題帶來鋪墊效果。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才能夠一點點感受到作者創作這個人物的目的,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核心思想。這才是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獲所在。
三、提問方式要多樣,問題要具備啟發性
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同樣要注重提問方式的多樣化,要多設計一些具備啟發性的提問內容,這樣才能夠實現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教學提問的目標要明確,教學思路要清晰,教師要透過問題來鞏固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并且透過一些富有啟發意味的問題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完整。并不是所有的提問內容都應當集中在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上,教師也可以靈活的設計一些富有一定開放性的問題類型,這類問題才能夠更充分地實現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鍛煉。
如學習了《商山早行》中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一詩句后,可以問學生:在實際運用中,它還包含著什么耐人尋味的哲理?你能夠結合你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對于這一詩句的感受嗎?通過“問”,讓學生想得“深”,想得“廣”,并把“問”與閱讀、寫作、做人聯系起來,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縱向、橫向的發展,這也很好地展開了對學生的人文精神的教育。教師的教學提問的形式與內容都要經常做出一些靈活的變化,多樣化的提問方式會讓學生有新鮮感,富有一定啟發性的提問內容會開發學生的思維,實現對于學生思維能力與人文素養的鍛煉,這才是高質量的教學提問應當收獲的積極效果所在。
【參考文獻】
[1] 梁文利.小語課堂提問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04)
[2] 姚澄.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02)
[3] 郭玉芹.淺談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版).2009(02)
[4] 林向東.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寧夏教育.2008(05)
[5] 欒德尚.讓提問激活課堂——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例談[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