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小宣
【摘 要】 在中國式的教育環境中,父母長輩過渡溺愛孩子,包辦孩子的一切事情,從而導致幼兒的獨立性減弱。幼兒從家庭到幼兒園,短期內仍不能改變要求成人包辦、代替的壞習慣。因此,我們需要在家庭教育中重視幼兒獨立性的培養,為幼兒獨立性的發展創造環境與條件。
【關鍵詞】 幼兒;獨立性;家庭教育;培養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泵绹逃伊_伯特博士也提出:現代孩子教育有十大目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獨立性。在中國,許多家長因為一味的溺愛孩子,孩子習慣于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長此以往孩子的生活能力、學習能力就得不到發展,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就會處于劣勢。但是,一個孩子在長大后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具備獨立性。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家庭因素至關重要。那么在家庭生活中該從哪些方面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
一、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最直接、最全面又最為持久。首先,創造培養獨立性的物質環境。給幼兒提供一個屬于他自己的小天地。如提供屬于自己的小書桌,小柜子或小書架,自己的小玩具和圖書,讓幼兒自己去整理,去擺弄,讓他們獨立思考,自己動腦,發現其中的奧秘。其次,營造培養獨立性的精神環境。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受其家庭環境的直接影響,而不良的性格往往是發生各種精神心理障礙的基礎,由此可見建立良好家庭環境的重要性。家庭人際關系和諧,心理氣氛融洽。這包括父母之間的關系,長輩與晚輩之間的關系,親友之間的關系。再次,擺正家長與幼兒的關系。家長對幼兒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愛而不寵、養而不驕。愛子女不但應體現在對幼兒生活上,更應該體現在對幼兒的教育和培養上,使幼兒在體、智、德、美、勞各方面健康成長,為此,對幼兒要嚴格管教,精心培養才是愛。在家庭中,千萬不要把幼兒置于家庭的特殊地位,不要讓幼兒在思想上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識。
二、教育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父母要教給孩子一些獨立生活的技能,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學會獨立生活,也會自覺減少對父母的依賴。幼兒期的孩子處于行為的敏感期,并逐漸表現出獨立意識,父母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時期,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凡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盡量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也許第一次、第二次會失敗,但總有一天,他們會做得很好。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應當注意教育孩子自覺地、主動地、獨立地調節自己的行為,要善于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獨立性,教育孩子明確自己活動的目的和任務,逐步培養孩子學會自覺地計劃和檢查自己的學習和活動。父母要通過日常生活,耐心地教會孩子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事項,讓其學會照料自己的生活,如穿衣、系鞋帶、梳頭、洗臉、吃飯、整理書包、削鉛筆、包書皮、收拾房間,洗自己的小件衣物等;還可以分配給孩子適當的任務,如:如幫父母擇菜、洗菜、打掃衛生,自己去買東西,給別人送東西,整理房間等等,這是培養孩子生活處理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當然,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過急,要循序漸進,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步提出較高的、孩子力所能及的要求,不要讓孩子做不能做的事。
三、引導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長期培養。父母要抓住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訓練孩子的思路,引導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自己思考,并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F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對孩子都是百般呵護,事事包辦,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這樣看似愛孩子,其實是在害孩子。孩子因為動手少,動腦也會少,獨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對孩子現在的學習不利,也影響孩子今后生活的質量。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自己去解決,學會獨立思考。只有這樣,孩子在獨立的基礎上創造能力才會不斷發展。獨立思考能力強的孩子,往往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提的問題過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四、督促幼兒堅持能做的事
培養幼兒的獨立性非一日之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對幼兒反復進行強化和持之以恒的引導。如幼兒一開始學吃飯、洗手等,都是當作“玩”來對待的,家長應正確把握幼兒這種游戲心理,利用故事、圖片、兒歌、比賽的形式,讓幼兒不斷的堅持反復練習,使幼兒在生動、有趣的玩樂活動中獨立能力得到發展。當幼兒付出努力,有了進步,表現出一些獨立行為,掌握一定的獨立技能時,要注意及時表揚鼓勵,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督促幼兒不斷反復學習,孩子不但越做越好,自信心會增強,與此同時幼兒的獨立性、生活處理能力以及熱愛勞動的好習慣,都會隨之培養起來。
五、家長要樹立良好的榜樣
父母應當多抽出時間和孩子相處,在相處期間,父母應當克服自己在遇到事情時,缺乏主見,優柔寡斷的性情。父母應該盡量做到做事不依賴別人,做事情有自己的方法和見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良好的自理生活習慣,從而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在日常和孩子交往中,父母都應該時刻注意到自己的形象,展現出自己的獨立和自主,這些都會對孩子的獨立性的培養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是持之以恒的過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對培養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父母的使命是為孩子塑造一個安全而又富有挑戰性的成長環境。為了孩子能夠更好的成長,父母應當耐心引導幼兒逐漸養成獨立的習慣,給孩子自己去嘗試的機會,為幼兒創造獨立發展的空間。要適時適度地學會放手,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予孩子真正鍛煉的機會,讓孩子在不斷的歷練中學會獨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