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寧
【摘要】中醫作為一門實踐行極強的學科,其具有鮮明的教學特色,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缺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如學生實踐能力不足、日常教學重“西”輕“中”等,本次研究將通過對中醫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其應對策略。
【關鍵詞】中醫教學 問題 對策
引 言:
中醫是我國特有的傳統醫學,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中醫學作為一門實踐行極強的學科,其具有鮮明的教學特色,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缺受到較多因素的影響,使其教學效果受到影響,以至于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通過對近年來我國教學問題進行分析,發現在中醫教學過程中,極易產生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中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材無大綱,課時少內容多
自我國各類醫學院校開設中醫學 至今,其教材不斷更新,主要包括人衛版的《中醫學》(1版、2版)、《中醫護理學》、《內經》、《傷寒論》等中醫典籍和中醫基礎理論知識等,一直為我國中醫教學的首選教材在教學中所普及應用。但到目前為止,我國各院校所采用的教學大綱均為教師自行制定,各類院校的中醫教學尚無統一配套的大綱,這使得中醫教學具有著一定的隨意性和不穩定性[1]。加之部分院校中對于中醫學重視度不足,學生將大部分精力均放在西醫的學習上,使得其對于中醫的學醫完全是為了完成規定的學分而學習。
我國目前在各類院校中,對于中醫課時的安排也各不相同,多為60多學時,少為30多學時,根本不夠中醫學教學需要,因此在制定大綱時,只能選取部分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因此使得中醫學的教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1.2教學模式老套
中醫在傳統傳承中主要采用口傳身教的師承模式進行發展,當將其作為學科在學校中進行公開授課時,由于課時少、內容多的緣故,僅能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一講到底、每堂課以教學新課、復習舊課、規格重點、主抓難點為教學模式[2],雖然偶爾也會運用其他教學模式,但由于各種條件的制約,使其收效欠佳。加之中醫是一門理論抽象、實踐性極強的應用性學科,其病史的收集需要通過四診來完成,其中又以問診為最為關鍵,但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實踐機會較少,極難對其有著較深的體會。
1.3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
由于西醫專業的學生在對現代醫學進行學習的時,具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其學習目的性較強,因此能夠認真學習。而中醫由于內容抽象、臨床效果見效較慢等因素,加之教師大綱安排不合理,使得學生對于中醫學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僅以應付考試的心態進行學習,對于所學到的知識不求甚解,缺乏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2對策
2.1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變被動為主動
在臨床學習過程中,教師應使學生明白學習中醫是社會衛生保障的需求也是個人就業的需要,將社會需求和個人需求作為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習興趣。同時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增加病例分析等內容,改變傳統教與學相分離的現象。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實物變化的根本原因,而外因則是事物變化的重要條件[3],而中醫教學中學生的“學”即為內因,而外因則是“教”,因此需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熱情[4]。
2.2確定教學內容
教材作為培養人才的知識載體,其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等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加強醫學教材的建設是保障中醫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因此教材的安排與制定時,應分清教學內容的主次,將可讓學生自學、選學的內容與基本教學內容分清,將重點和需學生掌握的知識點突出。教師在對于教學安排時,應抓住中醫理論的基本特征,根據學生專業的需求,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安排,認真編排教學大綱,突出中醫辨證論治理論的精髓與特色,使學生能夠認識的辨證論治的重要性,并對其能夠深入的理解。
同時教師也要合理的組織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準備過程中,合理安排教學課時,以教材為藍本,認真總結和借鑒過往的教學經驗,深入了解教材內容,能夠自主將教學內容重新按照邏輯思維進行合理調整,為學生帶來更加易于學習的教學內容。
2.3創造良好教學環境
良好的教學環境包括軟環境和硬件環境兩個部分,軟環境即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教師通過與學生們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學生們對于教學的需求情況,并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對課程進行修改,并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批評或者鼓勵,建立學生們的學習信心,提高其學習熱情。
2.4因材施教
由于各院校學生基礎不同、其對于教學需求也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對于教學內容進行相應調整,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將中醫抽象的理論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清楚,使學生易學、易懂。同時在向學生講解中醫理論和基本技能時,要突出中醫的特點,使學生了解到中醫在臨床治療時所特有的優勢地位,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5多媒體教學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已經成為目前教學的重要輔助技術,尤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目前已經在廣大院校普及推廣。對于中醫教學來講,由于傳統的板書和口述表述形式缺乏直觀性,而實踐課又明顯不足,因此通過多媒體教學則能夠實現直觀教學的目的,其通過模擬真實的環境,使得學生感同身受,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使得學生對于中醫抽象的理論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增加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力。
結束語:
雖然中醫教學中尚有許多的問題和困境,其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學校共同努力,通過深入教學改革、創新教學理念等方式,提高中醫學的教學質量,為臨床培養更多的中醫人才。
【參考文獻】
[1]高莉萍.高職護理專業中醫教學面臨的困境與思考[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5(2):51-53.
[2]王曉龍.中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03,21(9):125.
[3]張玉紅.基于西醫高等院校中醫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的再思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02):26-27.
[4]樊永平.淺談西醫院校的中醫教學[J].中醫教育,2004, 23(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