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愛群 石一杰 賴婷姍

【摘要】 目的 探討降纖酶聯合α-硫辛酸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對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方法 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 采用隨機對照方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α-硫辛酸治療,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降纖酶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改良的Rankin量表評分(MR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后NIHSS評分、MR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Barthe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及纖維蛋白原(Fbg)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后APTT、PT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Fbg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總有效率為87.5%,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0%(P<0.05)。結論 急性腦梗死患者在α-硫辛酸治療基礎上聯合降纖酶治療效果理想, 能夠提高臨床效果, 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降纖酶;α-硫辛酸;急性腦梗死;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治療效果;影響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 與其他疾病相比具有發病率較高、致殘率高、死亡率低等特點, 嚴重威脅患者健康, 降低患者生活質量[1]。目前, 臨床上對于急性腦梗死更多的以抗血小板、溶栓、活血通絡等, 這種方法雖然能夠改善患者癥狀, 但是長期療效欠佳, 預后較差。近年來, 降纖酶聯合α-硫辛酸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得到應用, 且效果理想[2]。為了探討降纖酶聯合α-硫辛酸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對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 選取醫院診治的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醫院診治的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 采用隨機對照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40例。實驗組男23例, 女17例, 年齡46.4~77.9歲, 平均年齡(65.7±4.1)歲;對照組男20例, 女20例, 年齡45.5~78.4歲, 平均年齡(67.4±3.7)歲。入選患者均符合1996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急性腦梗死臨床診斷標準, 患者均經過CT、MRI得到確診。患者及家屬對治療方法及護理措施等完全知曉, 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方法治療, 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并發癥等給予不同劑量的脫水劑、胃黏膜保護劑, 控制機體血糖、血壓及相應的對照治療。對照組采用α-硫辛酸治療, 方法如下:根據患者臨床癥狀靜脈滴注450 ml α-硫辛酸(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J20090130)混合250 ml生理鹽水, 1次/d, 連續治療14 d(1個療程)[3]。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降纖酶治療, 方法如下:根據患者臨床癥狀、病史等靜脈滴注10 U降纖酶(北京賽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1022188)混合100 ml生理鹽水, 1次/d, 連續使用3 d(1個療程)[4]。
兩組患者治療后均給予常規方法護理, 并根據患者恢復情況正確指導患者功能鍛煉。①飲食調理。患者治療后應該加強患者飲食指導, 盡可能讓患者食用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 同時, 飲食在選擇時應該選擇易消化、容易吸收的食物。②功能鍛煉。醫生應該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加強患者功能鍛煉, 根據每例患者情況選擇相應的功能鍛煉方法, 如:按摩、跑步、太極等, 運動時應該注意運動量及運動方式。③情志護理。患者治療后加強患者心理護理, 根據每例患者情況做好相應的心理評估, 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消除內心的負性情緒, 促進患者早期恢復。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①兩組患者治療14 d后進行NIHSS、MRS以及Barthel評分;②觀察兩組患者凝血指標(APTT、PT、Fbg);③觀察兩組臨床療效[5], 基本痊愈:NIHSS評分降低91%~100%;顯著改善:NIHSS評分降低46%~90%;改善:NIHSS評分降低18%~45%;無效:NIHSS評分降低或增加<17%;惡化:NIHSS評分增加>18%。總有效率=(基本痊愈+顯著改善+改善)/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MRS評分以及Barthel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NIHSS評分、MRS評分以及Barthe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NIHSS評分、MRS評分以及Barthel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后NIHSS評分、MR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Barthe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 2 兩組凝血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APTT、PT以及Fbg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APTT、PT以及Fbg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后APTT、PT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Fbg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 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87.5%,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0%(P<0.05)。見表3。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 且發病率較高, 它是由中心壞死區和周圍缺血半暗帶組成, 壞死區域由于長期得不到腦灌注導致腦細胞大量壞死, 但是半暗帶中的側支循環能夠激活大量的神經元, 迅速恢復血液灌注以及減輕缺血后神經元再灌注損傷, 是目前治療急性腦梗死兩個相對比較重要的策略。常規方法雖然能夠改善患者癥狀, 但是長期療效欠佳, 預后較差, 死亡率也比較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