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懷玉
眾所周知,小學時期既是學生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代,又是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生理、心理發育尚未成熟,思想存在極大的可塑性,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促使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
一、在課堂常規中滲透德育
課堂常規是體育教學中學生必須遵守的規章制度,建立和貫徹體育課堂常規的過程也是向學生進行組織紀律、思想作風和安全教育的過程,有助于學生提高自覺性,有意識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培養組織紀律性。
1、在每新學期開始,尤其是一年級的新生,要強調在上體育課鈴聲響之前就要自覺站好隊,由軍體委員帶到操場。學生剛開始通常都做不好,鈴聲響了才急匆匆站隊,而且很亂,這需要運用嚴格的隊列隊形訓練和快快集合的游戲來培養學生動作迅速、整齊的習慣,增強紀律性。
2、嚴肅課堂紀律是教學常規的重點。孩子們天性活潑好動,體育課上的各種活動、游戲更是使孩子們興奮,可能造成學生大聲喊叫、隨意跑動,這種情況下課堂很容易失控。通過認真實施,使學生接受嚴格的要求與訓練,不斷規范言行,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培養學生聽從指揮、遵守紀律、服從組織的良好習慣。
3、抓好體育器材課前課后的準備與歸還。利用組織學生準備和送還器材,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從中受到熱愛勞動的教育。向學生講清楚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如體操墊不能在地上拖、拉,領取球類不能亂扔,更不能當凳子坐著,對破壞公物的行為教師要及時制止并進行教育,對愛護公物的孩子應給予當眾表揚,這樣的教育,既保護了學校體育器材,也培養了學生愛護公物的良好品德。
二、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中加強德育
體育課要求學生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技能,教學內容很豐富,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進行品德教育,使孩子們在學習體育技能、增強體質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鍛煉。
1、將勇于挑戰自我、吃苦耐勞的精神與耐力跑教學緊密結合起來。
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許多家長溺愛孩子,導致現在的學生普遍缺乏艱苦的鍛煉,加上田徑項目既苦又累、枯燥無味,學生都不喜歡中長跑,所以耐力跑是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嚴峻考驗。這時,教師除了對學生傳授呼吸方法、體力分配等技術指導,還要告訴學生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要堅持再堅持,啟發學生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堅毅精神戰勝意志薄弱,知難而進,頑強拼搏。
2、將勇敢頑強精神的教育與器械體操、跳躍的教學緊密結合起來。
小學體育階段的教學內容中有跳馬、跳高等項目,在教學這些內容時,要培養學生勇敢果斷、不怕困難、不怕失敗的精神,克服怯懦畏懼心理。比如在跳馬教學中,有的學生起跑、助跑動作都很好,但一跑到木馬前就停住了,或者坐到了木馬上,從他們的身體素質和技術來看完成動作是沒有問題的,而他們就是不敢過器械。在跳高教學中,剛開始練習時用皮筋代替橫桿,學生們都能跳過去,而一換上橫桿,即使高度和拉皮筋時相同,有的學生就不敢跳了,對這類學生,要重視對他們的心理輔導,鼓勵他們對自己要有信心,及時地給予鼓勵,會使學生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提高學習的興趣。
3、將團結協作、互幫互助與球類、接力跑等集體項目緊密結合起來。
球類運動與接力賽特點是其具有集體性和競爭性,結合這一特點,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應變能力,團結合作,充分發揮集體力量,不能搞個人英雄主義,讓學生感受到比賽的勝負是靠集體力量和相互之間的密切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動上保持一致,形成一個牢不可破的整體,才能取得好成績,從而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同時要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同伴的失誤,由于體育具有競爭性的特點,孩子們好勝心強,盼望取得好成績,所以當同伴出現失誤影響了比賽成績時,有的孩子沖動地埋怨指責同伴,對這樣的孩子教師要予以指正,告訴他要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寬容他人,理解他人,對出現失誤的學生要給予安慰和鼓勵,幫助他樹立信心,勝不驕,敗不餒,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
4、將愛國主義和增強民族自豪感的教育與武術教學和錄像觀摩教學緊密結合起來。
武術是我國獨具民族風格的體育項目,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中國武術名揚世界,代表著我們的民族精神。在武術教學中,利用歷史上弘揚武術精神、為國爭光的人物事跡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激發民族自豪感,例如岳飛的精忠報國,霍元甲的痛擊洋人,因為李小龍,英文詞典里有了“KUNG FU”(功夫)這個單詞,中國人在好萊塢電影里不再是弱者的形象。更有眾多外國人遠渡重洋來到中國拜師學習中國武術。二〇〇八北京奧運會勝利拉上帷幕,我國以五十一枚金牌高居金牌榜首,在組織學生觀看奧運會比賽錄像時,講述奧運健兒們是怎樣刻苦訓練,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從而增強愛國意識,同時也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必須具備這些優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勇往直前,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