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日益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小學生考試成績排名觀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生觀、世界觀尚未發育成熟的小學生對成績排名的看法往往受到諸多例如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小學生對成績排名的心態都各有不同,主要分為積極、消極兩種表現。隨著成績排名帶給小學生的心理負擔逐漸暴露,對小學生成績排名觀形成的表層原因與深層原因分析勢在必行。
關鍵詞:小學生; 成績排名觀; 成因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
2005年教育部在《貫徹〈義務教育法〉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辦學行為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表示:“要嚴格控制學生在校考試次數,不得公布學生考試成績,不得按考試成績對學生排名。” 然而,我國傳統的教育觀點認為,公布學生的學習成績,一方面可激勵學習差的學生向優秀的學生學習;另一方對學習差的學生也是一種批評,或者說是讓學習差的學生有挫折感,讓其知恥而奮起。所以考試后對小學生考試成績排名的現象依然屢見不鮮。同時,大部分家長也表示十分關注學生的成績排名,擔心學生的學習成績落后于人,甚至有家長對于學生成績排名過分敏感,對學生下達“只能進,不能退”的命令。
二、小學生成績排名觀的表層原因分析
調查研究顯示大部分小學生對成績是否需要排名持矛盾心理。調查結果表明,成績處于優秀及中等的學生對成績進行排名持贊成態度人數居多;反之,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持反對態度居多。
(一)小學生對成績排名持積極態度的表層原因
1.排名具有目標功能
成績排名可使學生認清自己在班級以及年級中所處的位置,明確下階段的學習目標和方向。
2.排名具有促進外界動機的功能
若學生成績較好,排名靠前,很容易受到老師和家長的稱贊、物質獎勵以及同學的羨慕。
3.找準位置,自我安慰
成績處于中間段的小學生對成績排名持積極態度最大的原因是能夠找到自己的定位,慶幸自己不在最差之列。
4.理智的接受一切排名
有的小學生則認為任何事情都應該是有名次的,只要排名過程公平,結果都可以很理智的接受。
(二)小學生對成績排名持消極態度的表層原因
1.影響自信心
由于小學生身心發育不成熟,成績排名靠前的同學在考試后極易產生自負情緒,甚至出現自大現象,該情況直接導致此類小學生在下一場考試中發揮失利,造成極大的心理落差甚至心理陰影。同理,由于成績排名的影響,成績靠后的同學受到打擊,產生負面情緒,對學生身心健康,學業發展都產生負面影響。
2.考試排名增大了學生的心理壓力
學生的成績排名往往受到老師、家長、親朋的高度關注,學生在得知自己的成績排名之后,或多或少的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學習壓力。調查研究顯示,將近一半的學生認為成績排名會帶來過大的學習壓力。大部分小學生在被問及考試成績公布時最關心什么的回答都是成績和排名,其中占半數的小學生關心自己與同學之間的差距以及在年紀中的位置,唯恐落后他人。
3.考試成績排名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對考試排名產生崇拜感以及對同學友情的嚴重淡漠感
有研究表明: 對學生采取常模參照評價容易導致學生對考試排名崇拜感,也容易導致學生對同學友情的嚴重淡漠感、及學生認同的扭曲感[1]。大量調查結果顯示,小學生對考試成績名列前茅的同學表示出明顯的羨慕和崇拜,對成績排名靠后的同學表示鼓勵的同學占70%,仍有30%的同學嘲笑成績排名靠后的同學。
三、小學生成績排名觀的深層原因分析
從上面的調查結果及結合我國小學教育的實際看,由成績排名引發的學生心理問題可以從下面幾個深層方面的原因進行分析:
考試成績排名本身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首先,考試成績排名對測驗與評價的科學化、標準化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其次,小學生知道自己的水平以及在群里中的位置,有利于制定有利的學習目標。 不利的一面有:第一,對小學生考試成績排名違背了教育思想,侵犯了學生的權利。其次,正如上面分析顯示,成績排名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惡化了學生的學習環境。并且,家長、老師對小學生過高的期望是“壓力源”,成績排名則成為了“導火線”,引發社會關系矛盾。
四、當前教育評價機制的單一性、片面性,是考試成績排名引發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成績排名帶來的消極影響已經受到人們的關注,但成績排名在各個小學學校還有越演越烈的趨勢,,這歸根結蒂還是當今教育還處于應試教育機制之下。
五、結語
從根本上減輕小學生的心理問題,需從當前小學教育改革存在的根本問題上找原因,一方面抓好教材編寫、課程設計,做到因材施教,從外部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另一方面應改進課堂教學,充分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從內部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一些地方已經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杭州市教育局近日公開對社會承諾:學校和教師不得早于8點組織學生上課,各校要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學生每日在校時間及相關活動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學校每日課外作業量不得超過90分鐘,不公布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名次,嚴格控制雙修日、節假日補課和上課,嚴格控制練習資料。對小學生自身而言,不要只看重成績而忽視了自己其他方面的天賦或才能,但也要端正心態正式成績,因為成績從某種意思上講也是測量學生掌握知識的尺度。同時,家長也要學會全面的認識初步成長的小學生,兼顧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理智的對待小學生的成績排名,從而減輕小學生心理壓力。
參考文獻:
[1] 李雪平.不同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心理影響[M].中國教育學刊,2005,11
[2] 吳念陽.中小學學生教師家長心理壓力分析[M].上海教育科研,2003,11
作者簡介:
溫懷吉(1997~ ),女,漢族,重慶市江津區人,本科在讀,單位:重慶師范大學小學教育(全科教師)專業,研究方向:小學教育理論與實踐。